1、7月上海外贸进出口2992.9亿元 今年连续第二个月保持增长
据上海海关统计,今年7月份,上海市实现进出口299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5%。其中,出口1182.8亿元,同比下降0.3%,环比增长5.9%;进口1810.1亿元,同比增长2.3%,环比增长4.4%。这是继6月单月上海市进出口实现同比增长4.9%后,连续第二个月保持增长。累计来看,今年前7个月,上海市实现进出口总值1.88万亿元,同比下降0.4%。其中,出口7605.5亿元,同比增长0.6%;进口1.12万亿元,同比下降1%;贸易逆差3595.8亿元,收窄4.3%。欧盟继续成为上海市最大贸易伙伴,1-7月,上海市对欧盟进出口3583.8亿元,同比下降3.7%,占同期上海市进出口总值的19.1%。同期,对美国进出口2687.5亿元,同比增长4.8%,占14.3%;对东盟进出口2567.7亿元,同比增长1.4%,占13.7%。此外,对日本进出口2120.8亿元,同比增长2.7%,占11.3%。机电产品占据上海市出口总值的近七成。1-7月,上海市出口机电产品达5148亿元,同比下降0.3%,占同期上海市出口总值的67.7%。同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1131亿元,同比增长8.6%。此外,汽车出口86.1亿元,同比增长18.5%;医药材及药品出口84.8亿元,同比增长10.1%。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比重提升。1-7月,上海市进口高新技术产品3703.5亿元,同比增长9.9%,占同期上海市进口总值的33.1%,比重提升3.3个百分点。同期,美容化妆品及洗护用品进口289亿元,同比增长20.5%;肉类进口271.5亿元,同比增长98.3%。(来源:新民晚报)2、特朗普取消美中会谈 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前景由此画上问号
按照今年2月生效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要求,中美双方应当每六个月就协议执行情况举行一次会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原本应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和财长姆努钦举行一次视频会议,但会议已被无限期推迟。
周三在被问及特朗普有关美中贸易会谈的言论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没有直接回答记者的提问,而是建议记者去问相关“主管部门”。
虽然中国已经在诸如知识产权保护等所承诺的问题上作出了许多结构性调整,但其美国产品进口额相比其所承诺的目标水平仍有相当大的距离,面对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影响,今年完成目标几乎已经没有可能,而一旦协议破裂,中美双方针锋相对的关税大战便有可能重新上演,而全球贸易和企业运营将会因此而受到伤害。
“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是两国关系的亮点,”美国商会亚洲事务高级副总裁Charles Freeman周三接受彭博电视采访时说。“我敢肯定,盯着大选和股市的总统会意识到,要想中国履行协议承诺恐怕会很难,而完全废除协议情况可能会更糟。”
从台湾和香港的民主问题到微信和TikTok等中国热门应用,特朗普为给自己赢得选票已经在各个层面加大了对中国的施压。在贸易协议上,他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减少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但是目前,逆差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在持续扩大。
即便中国能够完成今年的美国大豆、玉米和猪肉进口目标,可油气进口方面的承诺恐怕还是无法兑现。此外,新冠疫情造成的国际旅行和交通中断将会影响到中国对美国飞机的需求,而交通中断带来的成千上万中国留学生的滞留和大量中国公民赴美旅行计划的取消,也将会损及美国的对华服务出口。(来源: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