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做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生效实施有关工作,维护自由贸易,拓展合作共赢新空间;通过《政府督查工作条例(草案)》。
会议要求,有关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压实责任,对照协定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限,尽早完成协定生效实施的国内相关工作。一是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加快完成国内核准程序,推进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自然人移动等领域开放,推进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贸易救济、电子商务、政府采购、中小企业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实行更高标准规则。二是针对协定实施后区域内货物贸易零关税产品数量整体上将达90%等,要在关税减让、海关程序简化、原产地规则技术准备、产品标准统一和互认等方面,抓紧拿出实施协定的措施,对快运、易腐等货物争取实现6小时内放行。三是抓紧梳理完善与协定实施相关的规章制度,确保协定规定的约束性义务执行到位,确保国内行政措施和程序合规。四是面向地方、商协会和企业加强协定实施宣介培训,使各方面尤其是广大企业熟悉和掌握协定规则,全面认识更大范围、更高标准开放与竞争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努力在市场竞争中拓展合作发展空间。(来源:中国政府网)
2、OECD调降明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经合组织(OECD)日前表示,尽管许多国家爆发第二波新冠疫情,但全球经济前景正在改善,因疫苗研发成功且中国引领的复苏企稳。相较9月份的预测,OECD将2020年全球经济的增长从-4.5%修正至-4.2%。该组织预计2021年全球实际GDP增长将达4.2%,低于9月发布的5%的预期,2022年将放缓至3.7%。OECD表示,在中国强劲复苏的带领下,到2021年底整体全球生产总值(GDP)将回到疫情前的水准。但这掩盖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预计到2022年很多经济体的产出仍然较危机前水平低5%左右。中国将是OECD经济展望覆盖的国家中唯一一个今年实现经济增长的国家,预计增长1.8%,与9月份时的预期一致。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加快至8%,与之前的预期一致,2022年将放缓至4.9%。预计美国和欧洲对经济复苏的贡献将弱于它们在全球经济中的权重。若美国达成新财政刺激方案,预计美国经济2021和2022年将分别增长3.2%和3.5%,今年萎缩3.7%。OECD 9月时预期美国经济今年萎缩3.8%,明年反弹4%。欧元区经济今年将萎缩7.5%,很多经济体在重新实施封锁措施后今年将出现双底衰退。预计欧元区经济2021和2022年将分别增长3.6%和3.3%。尽管受到强烈冲击,但经济预期较9月时有所改善。9月时的预期为今年经济萎缩7.9%,2021年反弹5.1%。(来源:新浪财经)
3、拜登称将暂时维持对中国加征的关税
日前,美国总统当选人拜登对《纽约时报》表示,他会暂时维持与中国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不会立即采取任何行动,包括取消关税。拜登称,“我不会立即采取任何行动,对关税也是如此。”拜登表示,首先他将对第一阶段协议进行全面审查,并征询亚洲与欧洲传统盟国的看法,以便制定一致的战略,而不是过早做出个人判断。他认为,应对中国的最佳战略,是让美国与盟友都站在同一立场上。在他就职后的前几周,这将是他的优先任务。拜登说,希望解决“滥用行为”,包括窃取知识产权、倾销商品、对公司的非法补贴,以及强迫美国公司进行“技术转让”等等。拜登竞选活动期间,拜登的顾问暗示他对中国的关税采取渐进的方法。拜登将优先考虑国内问题,例如投资研发和美国制造业,以便从实力上与北京竞争。拜登指出,他的重中之重将是通过另一套财政刺激方案,这符合他首次专注于解决国内问题的期望。拜登称,“我想确保我们将首先在美国投资。”能源、生物技术、先进材料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究可能是需要政府更多投资的领域。(来源:德国之声)
4、我国实施《出口管制法》让日本企业感到担忧
我国的《出口管制法》从12月1日起生效,将在多个方面对中国的技术、产品及原材料出口实行有条件的管制。其中有规定称,将对任何“滥用出口管制措施,危害中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国家或地区,实施对等措施,这被视为抗衡美国的贸易制裁。对此,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梶山弘志表示,日本政府高度关注中方会如何运用《出口管制法》,也会担心该法律存在造成供应链断裂的风险。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多个经济团体担心,中国的管制法规会对日企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及投资造成显著负面影响,并带来各种风险。例如中国出口的原材料,在日本境内加工后要再出口到其他国家时,也可能成为新法例下的管制对象,使日本企业受到牵连。为此,日本企业要求日本政府与中方磋商。梶山弘志还称,在中国的《出口管制法》下,哪些项目会成为管制对象目前仍不清楚,日本政府必须就该法例做好应对措施,防范日本企业在中美市场的经济活动受到影响,日本政府也会站在前线随时应对。(来源:观察者网)
5、美众议院表决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
日前,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可能阻止一些中企在美交易所上市。该法案于今年5月曾在美参议院通过。该法案规定,如果外国公司连续3年未能通过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的审计,将被禁止在美国任何交易所上市。不少分析称,该法案可能阻止一些中资企业在美国交易所挂牌上市,除非他们遵守美国的审计标准。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曾表示:从法案以及美国国会有关人士的言论看,该法案的一些条文内容直接针对中国,而非基于证券监管的专业考虑,我们坚决反对这种将证券监管政治化的做法。(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