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多项经济指标超预期
根据日程安排,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将于6月15日发布。而先期发布的出口、金融等数据,超出市场预期,预示着中国经济传递出积极信号。
受到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冲击,4月份外贸增速有所回落,进出口同比增速只有0.1%。但是5月份进出口数据一扫阴霾,增速实现大幅反弹,超出市场预期。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45万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出口1.98万亿元,增长15.3%;进口1.47万亿元,增长2.8%;贸易顺差5028.9亿元,扩大79.1%。
从0.1%接近零增长,到9.6%接近两位数,中国外贸何以迅速“翻身”?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指出,官方密集出台稳外贸政策,一些主要港口逐步恢复装卸转运,通关效率明显提升。随着前期积压的订单释放,5月外贸数据即出现明显改善。
央行数据显示,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52.7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个和2.8个百分点。
5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89万亿元,同比多增3920亿元。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7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8399亿元。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本月金融数据整体超预期增长。M2增速较快回升,11.1%的涨幅与2020年疫情严重冲击时期的最高增速持平,信贷、社融也比去年同期多增较多,体现了货币金融政策落实一揽子稳增长政策要求,加大信用供给力度,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效果显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同步回升,分别为49.6%、47.8%和48.4%,虽低于临界点,但明显高于上月2.2、5.9和5.7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称,这表明近期疫情形势和国际局势变化等因素对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但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现,我国经济景气水平较4月份有所改善。
虽然上述经济指标释放积极信号,但数据背后也有“隐忧”,下行压力依然不容小觑,稳经济任重道远。
钟正生指出,出口仍然面临“隐忧”:一是,海外发达经济体的需求仍在回落。二是,其他外向型经济体生产能力恢复,使得我国出口市场份额面临回落压力。三是,上半年我国出口增长有赖于价格因素支撑,而出口数量已开始呈现负增长。
董希淼建议,下一步,应继续落实好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采取更加切实有效措施,统筹平衡好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尽快降低疫情防控给经济和民生带来的过大冲击;宏观政策要继续充足发力,走在市场曲线之前,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和实体经济稳步恢复,尽快扭转市场信心不足和有效信贷
需求不足等问题。(来源:中国新闻网)
2、美国国会正推进立法,授予政府阻止对华投资的新权力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6月13日报道,美国国会正在推动一项可能改写美国公司海外投资规则的立法,提议对美国在中国等“竞争对手国家”的投资进行审查,从而“保护美国的技术并重建关键供应链”。该报及美国会助理披露的法案修订草案显示,这项限制投资法案是美国“增强对华竞争力”的更广泛立法的一部分,它将要求美国公司和投资者披露新的对外投资,并授权行政部门成立新的跨部门机构,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审查或阻止投资。
按照法案文本,修订后的审查措施将允许美国政府限制未来在任何“值得关注国家”,以及中国等被定义为“外国竞争对手国家”进行的交易。这些条款将适用于新建投资、涉及技术或知识产权转移的合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交易等行为。但这一提议也随即引起美国商界的不满。代表在中国开展业务的美国企业、反对相关法案的商业团体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批评称,这种措施是“美国250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筛查行为可能会产生更多的不确定性,进而损害美国的竞争力。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还警告说,如果在单方面基础上实施这样的政府管制措施,将有损美国企业的“灵活性和韧性”。(来源:华尔街日报)
3、非洲发展可再生能源潜力巨大
非洲可再生能源加速发展,不但能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冲击,还将为非洲大陆的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帮助数百万人摆脱贫困。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非洲大陆发展可再生能源拥有巨大潜力,部分非洲国家可再生能源项目已取得重大进展。分析认为,通过量身定制一揽子政策,非洲国家可以利用其优势和资源,克服对传统能源的结构性依赖,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根据非洲开发银行公布的数据,目前非洲通电率仅约40%,有超过6.4亿非洲人生活在无电地区。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通电率全球最低,人均电力消费量仅为180千瓦时/年。当前,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共占非洲总发电量的70%左右。能源研究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发布报告称,要在2030年实现100%通电率,撒哈拉以南非洲需探索化石能源以外的电力供应模式,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预计需要投资超过3500亿美元。
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与非洲开发银行日前合作发布的《非洲地区可再生能源市场分析》指出,非洲能源转型的愿景与全球气候目标一致,到2050年将多提供2600万个工作机会,能源转型新增的就业机会将是化石能源行业减少的就业机会的4倍。(来源:人民日报)
4、中德经贸合作不断深化
近日,“投资中国”展区亮相2022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吸引广泛关注。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主席米夏埃尔·舒曼表示,中国市场是德国企业的利益所在,也将为德国企业创造更多机遇。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对德国投资项目为149个,数量居投资来源国第三位,涉及机械制造与设备、汽车、消费品与食品、通信技术与软件等领域。“中国是对德投资三大重要来源国之一。从整个欧洲来看,德国是最受中国投资者青睐的国家。”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专家托马斯·博扬说。
中德两国之间经济互补性强,在汽车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近日在中国长春正式启动。这是奥迪在华建立的首个专门生产纯电动车型的基地,一期建成后预计年产新能源汽车15万辆。宁德时代、蜂巢能源等中国企业近两年也陆续在德国设立汽车电池工厂。
近年来,中德两国间经贸合作不断深化。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表明,2021年德国和中国双边贸易额较2020年大幅增长,中国连续第六年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德国电视一台报道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德中两国贸易依然保持了稳步向前的势头,体现了两国经贸合作的巨大潜力和强劲韧性。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教授杜登霍夫认为,德中两国深化经贸合作,双方都能获益。经贸合作不断深化提升了两国企业的信心。德国海外商会联盟发布的年度商业信心调查显示,2021年,60%在华德国企业的业务实现增长,超过一半的企业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总经理于尔根·弗里德里希表示,中国是全球重要的增长市场之一,也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重要伙伴。(来源:人民日报)
信息来源: 上海公平贸易
维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上海公平贸易服务网所有,国内外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摘编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信息来源:上海公平贸易服务网”。违反上述规定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侵权责任的权利。
2.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上海公平贸易服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若侵犯知识产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3. 视、音频资料仅用于经贸法律知识科普,不作为具体指导意见。视、音频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需转载使用,须取得本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