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2-11-07    

1、美国9月商品贸易逆差增7.2%,对中国出口减少

美国商务部11月3日发布的9月贸易统计(以通关数据为准、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显示,商品贸易逆差为919.14亿美元,比上月增加7.2%。自3月以来,时隔5个月转为增加。美国的出口减少,进口增加。由于各国中央银行相继加息,美国之外的需求正在减速,产生负面影响。
出口减少1.9%,降至1784亿美元。截至8月连续7个月增长,但目前转为减少。美国对最大出口目的地欧盟(EU)、加拿大、墨西哥的出口联袂下降。对中国出口也在减少。食品出口的下滑突出。
进口为2703亿美元,增长1.0%,时隔5个月增长。半导体和手机相关的进口增长明显。按地区来看,来自欧盟、日本、墨西哥的进口增加。来自中国和加拿大的进口减少。
美国的贸易逆差在2020~2021年维持扩大趋势,连续2年创出历史新高。受新冠疫情影响,美国政府启动巨额财政刺激。受此推动,个人消费被激活,进口膨胀。
自2022年起,各国的央行启动货币紧缩。虽然美国国内的消费坚挺,但其他国家消费减速的影响有可能波及美国。(来源:日经中文网)
2、七国集团对俄油限价制裁生效进入倒计时
距离七国集团(G7)设置俄罗斯原油价格上限,以及欧盟禁运俄罗斯海运原油生效时间仅剩一个月,众多实施细节仍在敲定过程中。
当地时间11月4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G7和澳大利亚同意为俄罗斯价格设置一个固定价格上限,而不是采用浮动价格。但决定限价水平仍需要数周的时间。
该联盟担心,若设置低于布伦特国际基准的浮动价格,俄罗斯可能会通过减少供应来提高布伦特原油价格,从而消除限价影响甚至受益。
《华尔街日报》也报道称,G7和澳大利亚组成的联盟进一步细化了对俄石油实施价格限制的规则。知情人士称,俄罗斯海运石油或只有在首次向陆上买家出售时,需要服从价格上限的约束。这意味着陆上石油进行转售时将不受限。
受G7联盟拟设定固定价格上限,以及美国释放最后一批承诺的战略石油储备等因素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在当日大涨。
截至北京时间11月5日凌晨收盘,WTI即月原油期货结算价涨5.04%,报92.61美元/桶;布伦特原油即月期货结算价涨4.21%,报98.57美元/桶。
当地时间11月3日,英国财政部颁布法律规定,从12月5日起,英国政府将禁止各国使用英国企业的保险和航运等服务来运输俄罗斯石油,除非交易价格不超过联盟所规定的价格上限。
对于G7提出的价格上限政策,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其他政府官员已多次警告,将停止向对其石油设置价格上限的国家供应原油和石油产品。(来源:界面新闻)
3、美机构预测:中印经济实力未来将远超美欧
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11月1日发表美国政策基金会执行主任斯图尔特·安德森的文章,探讨未来全球经济发展趋势,题为《中国和印度将成为世界经济总量领先的经济体吗?》,文章编译如下:
一份最新研究报告预测,中国和印度未来几十年将成为世界经济总量领先的经济体,而美国和欧洲将显著衰退。
在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题为《全球经济大国之未来》的论文中,作者预测中国和印度的全球经济实力将上升。
论文认为,到2100年,美国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占比将从2017年的16%(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降至12%;而中国的占比将从16%升至27%。论文预测,到2100年,印度占世界GDP的比例将从2017年的7%增至16%。根据这项调研,2100年,印度和中国的GDP之和将从2017年的23%增至43%。
作者写道:“对美国来说,前景尤其暗淡。到本世纪末,它占世界经济的比例将降至略高于10%。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欧的情形甚至更加令人震惊。2017年,西欧与英国占世界产出的25.2%。但是,如果近期其他经济体的追赶速度继续下去,2100年英欧的占比将仅为略高于6.4%。西欧将从世界最大经济体之一演变成最小经济体之一。”
可以看出,由于劳动力规模和工人的生产率,国家的经济产出存在巨大差异。作者写道:“想想美国和中国,目前在世界GDP的占比大体相同。如果今天的中国工人与美国工人生产率相同,中国的GDP将比美国高4.3倍。”
相对于世界大部分国家,美国的平均生活水平仍然较高。作者指出:“1997年,中国的生活水平仅为美国的3.5%。2017年,中国的比例是13.8%,或者是20年前的3.94倍。印度相对于美国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2017年是1997年的2.06倍。”由于市场导向改革,中国、印度及其他地方数以百万计的人口摆脱了贫困,经济学家视之为积极现象。
经济学家指出:“累计全国总和,1990年至2010年,美国生产率增长总和中30%至50%来自外国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领域人员流入。”
研究显示,较高的移民水平将促进美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就长期而言。美国政策基金会的一篇分析报告指出:“如果每年增加28%的合法移民,美国劳动力平均增长年率将比现在的预测高出23%。这将有助于经济增长,同时解决美国劳动力增长缓慢的问题。”
另一方面,减少合法移民将导致美国经济走上增长大大放缓之路。美国政策基金会的分析报告认为:“如果美国继续特朗普政府的政策,通过行政手段将合法移民减少近49%,那么劳动力平均增长年率将比不削减移民政策低将近59%。”40年内,如果移民减少一半,美国劳动力将只比目前增加约600万。(来源:参考消息网)
4、法媒:世界海运经济活动加速萎缩
据法国《回声报》网站11月2日报道,由于全球经济的许多不确定性,海运需求大幅下降。根据全球第二大海运公司马士基航运集团的数据,今年装船的集装箱量预计将下降2%至4%,随后的2023年也没什么活力。
海运经济活动的放缓近期有加剧的趋势。最新对此发声的是仅次于地中海邮轮公司的全球第二大海运公司丹麦马士基航运集团。该集团周三对运输和物流领域的需求下降表示警惕。这家哥本哈根的巨头虽然报告了非常强劲的季度业绩数据——6月至9月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达110亿美元,对比一年前为69.4亿美元,超过分析师的预测,且营业额增长37%——但下调了对今年全球需求的预期。
马士基目前预计,由于经济急剧放缓且这一趋势或将持续到2023年,2022年全球集装箱需求将下降2%至4%。此前,该集团估计降幅在1%左右。马士基明确指出:“随着乌克兰战争、欧洲能源危机、高通胀和全球经济衰退逼近,天空乌云密布。这对消费者的购买力造成了压力,从而对全球运输和物流需求产生了影响。”在第三季度,全球集装箱需求就已经整体下降了3%,加速了集装箱预订价格的暴跌,至少对于未事先商定的现货价格来说是如此。
马士基首席执行官瑟伦·斯科说:“很明显,由于需求下降和供应链疏通,运费率在该季度达到顶峰并开始正常化。”据德鲁里航运咨询公司称,例如,10月20日,上海-洛杉矶航线的货运现货价格一年来暴跌了77%,上海-鹿特丹航线暴跌了70%,上海-热那亚航线暴跌了66%。
这一趋势在整个部门都是相似的。全球物流巨头之一瑞士德迅海空运有限公司最近也强调,尽管其“海运物流”业务在2022年前9个月业绩创纪录,但运输量比2021年同期下降了4%,其中仅第三季度就下降了5%。在更广泛的层面上,该集团指出,2022年全球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预期不断下调,从7月份的上涨3.5%降至2.9%。
唯一不一致的评论来自德国赫伯罗特公司首席执行官罗尔夫·哈本-延森,他认为客户倾向于用消费下降来解释并“夸大”需求的下降。他在公司位于汉堡的总部的一次视频会议上说,在对圣诞节期间的订单进行了充分的预测之后,买家们有所抑制,库存突然增加,“每个人都在恐慌中减少了订单。我们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我很确定,我们现在看到的是过度反应又一次上演。” (来源:参考消息网)


信息来源: 上海公平贸易

维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上海公平贸易服务网所有,国内外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摘编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信息来源:上海公平贸易服务网”。违反上述规定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侵权责任的权利。

2.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上海公平贸易服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若侵犯知识产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3. 视、音频资料仅用于经贸法律知识科普,不作为具体指导意见。视、音频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需转载使用,须取得本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