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03-16    

1、硅谷银行破产凸显美国货币及科技政策双重失误

近日,美国硅谷银行骤然倒闭引发金融市场恐慌,即便美国总统拜登发表讲话仍收效甚微,13日美股多家银行股停盘,多国“风声鹤唳”。专家认为,这场危机是美国政府货币、科技政策双重失误后反噬自身带来的恶果,其主要原因在于美联储激进的货币政策和美国政府滥施科技霸权。
3月10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金融保护和创新局宣布,已依法接管硅谷银行,并指派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为硅谷银行进行清算管理,原因是硅谷银行流动性和清偿能力不足。这是2008年9月以来美国最大的银行关闭事件。
造成此次破产危机的根本原因,专家认为是美联储枉顾金融稳定,采取过激的货币政策,激进加息。在低息时代,硅谷银行把吸收的存款很多投资于美国国债等资产。随着美联储连续大幅度加息,硅谷银行所持债券等金融资产市价不断下跌,急于调整资产组合,但披露的亏损信息却引发储户恐慌,出现挤兑,最后被单日高达420亿美元的提款要求彻底压垮。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为应对新冠疫情,美联储动用“零利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刺激经济,流动性泛滥,个人、企业手里多的钱都流向银行。硅谷银行在低利率时代做了当时合理的投资。“大水漫灌”引发严重通胀后,美联储转向激进加息政策,硅谷银行已经难以应对,只能面临破产厄运。
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近日坦承,破产事件的“核心问题在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持续上调利率。”  张燕生说,美联储若罔顾金融稳定执意加息,未来一些中小银行可能会一个接一个连锁性出问题,叠加起来就是系统性问题,进而拖累大银行,危及美国的金融稳定。
硅谷银行危机还有一个较少被关注的深层原因:美国“脱钩断链”的逆全球化政策,正在反噬自身科技行业的发展。
今年年初以来,美国已有400余家科技企业裁员,人数超过11万人,科技企业也开始过紧日子。加之,美国大搞科技制裁、技术封锁、强化出口管制,严格投资审查等措施。美国科技政策让本国科技行业失去了最大的市场和强大的供应链,前景雪上加霜。
硅谷银行作为一家服务美国科创企业的银行,其破产固然有债市波动的原因,同时也是因为美国科创企业不景气造成的资金压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马伟认为,相关科技政策对美国科技企业的经营形成巨大冲击。不少企业不得不削减与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市场的业务往来。现在硅谷银行危机的背后其实是科技企业的资金危机和经营危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表示,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科技制裁会令中国企业利益受损,但不致命;反观美国企业,却可能遭受致命打击。比如在芯片领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不卖给中国,卖给谁呢?这招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揭示的不仅是过激的货币政策导致的金融风险,更是“脱钩断链”政策导致的科技行业衰落风险。
一夕破产,令人唏嘘。成立于1983年的硅谷银行,40年来,见证了美国科技创新的辉煌时刻。如今硅谷银行已倒闭,人们不禁要问:硅谷奇迹还能在美国科技霸权下续写辉煌吗?硅谷银行的命运是否又预示着硅谷的未来?(来源:新华网)

2、俄媒:沙特能源大臣称若石油遭限价将拒绝供应

据俄新社莫斯科3月15日报道,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齐兹·本·萨勒曼威胁称,倘若沙特石油遭到限价,沙特将拒绝对限价国供应石油。
报道称,阿卜杜勒-阿齐兹在接受采访时指出,限价政策加剧市场动荡和波动,这对石油业产生负面影响。
他表示,此举与美国通过《反石油生产和出口垄断组织法案》的效果类似。该法案允许美国政府对欧佩克成员提起反垄断诉讼。
报道称,阿卜杜勒-阿齐兹强调:“如果对沙特石油出口实行限价,我们不会向任何对我们供应的石油设定价格上限的国家出售石油,并且我们将减产。如果其他国家也这样做,我不会感到惊讶。”(来源:参考消息网)

3、欧佩克下调2023年全球原油需求预测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3月14日在月度石油报告中称,由于季节性需求低迷,全球石油市场可能在下个季度出现小幅供应过剩,并将2023年全球原油需求预测日均下调20万桶。
欧佩克称,该组织目前的原油日产量约为2892万桶,较第二季度预期日产量高出约30万桶。而全球石油消费通常在在冬季结束和夏季开始这段时间有所放缓。
欧佩克对今年全球石油平均供需的预估基本保持不变。该组织预计,今年全球石油日均消费量将增加230万桶,达到创纪录的每日1.019亿桶。(来源:央视新闻)

4、欧洲议会延长碳市场储备机制至2030年

作为欧盟碳交易体系内的企业可以通过购买配额来满足自身的排放,或者在完成减排目标的情况下把多余配额出售到市场。
当地时间3月14日,欧洲议会通过法案,将碳市场储备机制延长至2030年。
作为欧盟碳交易体系内的企业可以通过购买配额来满足自身的排放,或者在完成减排目标的情况下把多余配额出售到市场。为保证碳配额供需平衡,欧盟委员会自2019年开始实施碳市场稳定储备机制。法案同时要求,各成员国应保证碳排放总额不超过其年度碳排放分配额度。(来源:第一财经)


信息来源: 上海公平贸易

维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上海公平贸易服务网所有,国内外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摘编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信息来源:上海公平贸易服务网”。违反上述规定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侵权责任的权利。

2.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上海公平贸易服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若侵犯知识产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3. 视、音频资料仅用于经贸法律知识科普,不作为具体指导意见。视、音频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需转载使用,须取得本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