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04-06    

1、中国要求美日荷澄清是否存在芯片出口限制协议

当地时间4月3日至4日,世界贸易组织货物贸易理事会举行会议。中国在此次会议上,对"美国、日本和荷兰之间关于芯片出口限制的协议 "提出关切。
中国代表表示,对于媒体广泛曝光的这一协议,目前还没有官方信息。中国询问这三个世贸组织成员,该协议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的话,是否应该通知世贸组织成员并由世贸组织成员审查?
中国代表指出,相关成员可能清楚地意识到该协议违反了世贸组织的规则,因此故意对该协议的内容保持低调。中国认为该协议违背了世贸组织的公开透明原则,破坏了世贸组织规则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要求美国、日本和荷兰向世贸组织通报该协议和后续措施,并呼吁世贸组织加强对这些措施的监督。(来源:央视新闻)
2、挪威效仿欧盟对俄制裁代价难免
据俄罗斯电视台网站4月4日报道,挪威宣布对俄罗斯实施一系列制裁措施,其直接反映出欧盟对俄罗斯采取的第十轮经济制裁。虽然挪威政府坚称这一政策正在伤害俄罗斯经济,但奥斯陆也为此付出了代价。
报道称,挪威政府于4日宣布了最新的制裁措施。而在五周前,欧盟对俄罗斯采取了几乎相同的制裁措施。挪威采取的最新制裁措施将87个俄罗斯人和34个俄罗斯实体列入黑名单,禁止从俄罗斯进口几种原材料,并禁止“双重用途物品”的贸易。“双重用途物品”指的是具有民用和军用两种用途的技术与零部件。
据报道,欧盟对俄罗斯实施的每项制裁计划都被挪威效仿,并稍作修改。尽管挪威不是欧盟成员国,但该国外交大臣安妮肯·维特费尔特说,照搬布鲁塞尔的制裁措施表明“欧洲国家对俄罗斯在乌克兰发动的战争作出了强有力和明确的回应”。
维特费尔特说:“制裁正在对俄罗斯经济产生影响,并阻止关键资源进入俄罗斯军工行业。”
报道称,欧盟的制裁——尤其是它对俄罗斯出口的化石燃料采取禁运——使该集团陷入了通胀不断加剧和能源成本屡创新高的危机。与此同时,正如西方政客和专家所预言的那样,这些制裁措施未能重创俄罗斯经济。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俄罗斯经济今年的增长将快于德国。
据报道,与俄罗斯一样,挪威也是化石燃料的净出口国,因此与大多数欧盟国家相比,挪威能够更好地应对这场能源危机。不过,奥斯陆也未能幸免于难,其主权财富基金中有24亿美元目前因西方制裁而被冻结在一家俄罗斯银行。(来源:参考消息)
3、原油减产抬升炼化企业经营难度 下游利润将被侵蚀?
近日,几大产油国联手宣布原油减产,直接刺激原油价格反弹,这对国内的下游产业链影响几何?财联社记者采访多家相关公司获悉,与原油市场唇齿相依的化工产业,在经历同频共振,原油减产既有刺激终端价格走强的直接利好,亦有成本抬升的隐忧。
被称为“化工之母”的原油近期再掀波澜,包括沙特、俄罗斯在内的多个原油出口大国宣布,将从5月开始削减石油供应量,直至2023年底,总减产幅度合计超过160万桶/日。
“短期影响不会很明显,减产会对油价提振,但不是立竿见影。”京博控股集团有关人士向财联社记者直言,“原油价格传导到衍生品,再到下游产品,大概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最迟不超过1个月,后期肯定会刺激下游产品涨价,对公司库存原料油、库存产品的价值也能起到提升作用。”该负责人同时表示:“后续再进口原油的成本价也会变高,下游产品价格不能有效传导的话,会侵蚀企业一部分利润。”
“业内对于原油产量的变化十分关注,这关乎原油价格走势,但原油价格起伏首先不是体现在成本上,而是率先反映在下游产品价格上。”有化纤行业上市公司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市场现有库存消化后,新价格体系的影响才逐步显现,完整的产业链能最大限度烫平周期波动。”
作为典型周期性行业,石油化工重在联动供需端链条,成于熨平上下游波动,原油价格的巨大波动中,下游炼化企业如何应对?
谈起对于原料油的调控话题,前述化纤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一般采用‘长约+现货’的模式,利用期货套保对冲风险的操作手段,在保证生产用料的前提下,优化原料成本。而在辅料采购方面,公司则主要采取内外盘计价的方式,有效控制风险。”
产供销有效联动,则是产业常见的另一套成本控制手段。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每周都会召开生产经营例会,有专门部门紧盯大宗市场,努力把控产销节奏。
除了以上相对“被动”的应对方法,下游炼化企业现在则是更青睐主动出击,通过炼化一体化产生规模优势,摆脱单一产品依赖,也能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保证公司盈利稳定性。(来源:财联社)
4、日本将促进向氢供应链投资15万亿日元
针对重要的新一代脱碳燃料——氢,日本政府4月4日敲定了明确提出引入目标的方针。将朝着到2040年使年供应量增至1200万吨左右的方向展开调整,相当于目前的6倍。日本将讨论政府和民间共计在未来15年里投资15万亿日元的计划。通过由政府明确提出引入目标,促进企业投资。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4日上午在首相官邸召开的可再生能源与氢等相关阁僚会议上表示,将修改2017年制定的“氢能基本战略”。并在当天的会议上提出了大纲。将根据产业界和专家的意见,以5月底为目标进行汇总整理。
岸田指出,“将加快构建与澳大利亚、中东、亚洲国家合作的国际供应链,并加速使基础设施整备落到实处”。
目前日本每年能供应约200万吨氢。此前提出了争取2030年达到300万吨、2050年达到2000万吨的方针。将设定2040年的目标,指明普及路线。
在大纲方面,还提出了争取2030年前后在商用领域实现实用化,由日本政府推动构建供应链的方针。还将针对电解水设备(以电解方式来生产氢)设定引入目标,为生产氢打好基础。
此外,还列入了由日本主导制定“清洁氢能”世界标准的方针。生产时不排放二氧化碳的“绿氢”、对生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回收的“蓝氢”等被称为清洁氢能。日本计划制定按照生产氢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进行评估的标准。(来源:日经中文网)


信息来源: 上海公平贸易

维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上海公平贸易服务网所有,国内外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摘编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信息来源:上海公平贸易服务网”。违反上述规定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侵权责任的权利。

2.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上海公平贸易服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若侵犯知识产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3. 视、音频资料仅用于经贸法律知识科普,不作为具体指导意见。视、音频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需转载使用,须取得本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