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的“国会-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CECC)的主席、副主席等4名议员近日联合致信美国国土安全部强迫劳动执行工作组(FLETF)主席罗伯特.西尔弗斯(Robert Silvers),要求国土安全部强化对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下称“UFLPA”或“该法”)的执法。(前述议员也是UFLPA的主要提案人)议员们认为UFLPA目前在执行过程中尚存在不足,就强化该法的实施提出了以下四点建议。
第一,当进口商主张UFLPA不适用于其被扣进口商品时,美国海关边境保护局(CBP)放行了大约300批商品,但对于此等商品的“可适用性审查”结果并未向公众或国会公布。议员们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增强“可适用性审查”的透明度以及明确被扣商品最终被放行的具体原因。第二,UFLPA实体清单所列的实体数量不够。FLETF尽管已经收到非政府组织和研究人员收集的在新疆从事强迫劳动的实体的信息,但却并未对实体清单作出更新。此外,目前的实体清单并未列入任何参与受国家资助的劳动力转移项目的实体。议员们要求FLETF尽快拓宽UFLPA实体清单的覆盖范围,并充分利用社会团体提供的数据信息,在接下来的一年继续更新实体清单。第三,鉴于第三国转运给UFLPA的实施带来重大挑战,议员们希望CBP强化其执法程序,以确保UFLPA的“可反驳推定”能够恰当适用于从第三国进口但含有新疆成分的货物。同时,联合发起人要求CBP在每年向国会提交的UFLPA实施报告中写明CBP意图如何应对含新疆成分的货物从第三国转运带来的挑战、计划采用的工具和技术以及所需要的资源。第四,议员们认为“微量允许”规则威胁到了UFLPA的稳定实施。原因在于,该规则允许供应商在商品价值低于800美元的情况下,免于向海关披露商品的原产地和制造商。而中国跨境电商(信函在此“点名”了两家中国电商)的B2C经营模式恰恰可以利用这一“微量允许”规则。基于此,为了更好理解“微量允许”规则如何影响UFLPA的实施,进而就填补这一法律漏洞提出立法建议,议员们要求获得更多信息,以了解CBP将如何确保UFLPA适用于来自中国的“微量允许”货物,以及如何修订《UFLPA实施战略》从而应对中国B2C电商带来的挑战。最后,议员们在信中提到,CECC将于本月(编者注:4月18日)举行一场关于UFLPA执法的听证会,邀请贸易、劳工贩运和供应链追踪等领域的专家出席作证。议员们希望西尔弗斯或其他主管官员以后也能到CECC来作证。(来源:出口管制和制裁)
2、美国发布对Shein和Temu两家中国海外电商贸易调查报告
美国国会下属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简称 USCC)发布分析师报告,认为跨境电商平台 SHEIN、Temu 及其他中国电商存在数据安全、采购违规、侵犯知识产权、利用贸易漏洞等问题。其中,报告称 SHEIN 利用用户数据和搜索历史、通过 AI 算法分析新兴时尚偏好,并表示,为了帮助其收集数据,SHEIN 还要求用户分享包括社交媒体在内的其他应用程序上数据和行为,以换取 SHEIN 的折扣和特别优惠;报告称 SHEIN 还利用了最低限度条款,向美国出口价值低于 800 美元的货物,避免了关税和海关检查等等;报告称几家美国公司都指出中国公司侵犯了他们的版权,包括未经许可使用其设计,这些公司中既有大品牌又有个人工作室。报告也指出,Temu 以及其他多家中国电商都在效仿 SHEIN 模式,以此来打入美国市场。建议美国政府应保持警惕,以确保这些公司遵守美国法律法规,并且不会获得 " 对美国公司不公平 " 的优势。国会可以通过解决美国政策中一些不公平问题来帮助维护美国的利益,以应对 Shein 和其他中国电子商务公司的商业模式和做法。据财新,联合能源集团总法律顾问、副总裁张伟华表示,这份报告本身没有法律约束力,但意味着美国政府对中国快时尚公司、电商平台是否遵守当地有关知识产权、供应链管理、数据安全等方面法律的情况十分重视,接下来可能是对其调查、采取行动的开始,未来可能面临根据美国适用法下司法部门的调查、处罚、美国国会的调查质询甚至通过法律等立法手段进行制裁等。(来源:财新网)美国调查公司笛卡尔数据公司(DescartesDatamyne)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亚洲发往美国的海上集装箱运输量为121万7509个(按20英尺集装箱计算),同比减少31.5%。降幅较2月(29%)有所扩大。家具类、玩具·体育用具和鞋类等的运输量减少一半,货物运输持续停滞。某大型集装箱船企业的负责人表示,“感觉货物量减少,竞争日趋激化”。按产品类别来看,运输量最大的家具类产品同比下降47%,拉低了整体水平。除了长期持续的通货膨胀导致消费者心理恶化,住宅市场的不确定性等也导致家具类的需求陷入低迷。此外,各零售企业此前积累的库存也未消化,玩具·体育用具和鞋类减少49%,服装减少40%,均维持大幅减少。此外,塑料(减少30%)等材料和零部件类的货物降幅也比上月扩大。按地区来看,纳入统计对象的亚洲10个国家和地区全部低于上年。来自亚洲的运输量份额最高的中国出发大幅下降4成,份额降至53.1%,创出2020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消费品出口较多、美国需求放缓的影响较大。从东盟的出口量来看,3月越南出口减少31%,泰国出口减少32%等,均减少3成以上。(来源:日经中文网)4、美财长耶伦:美对俄等国实施经济制裁可能危及美元主导地位据法新社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当地时间16日在受访时表示,美国对俄罗斯和其他国家实施的经济制裁,可能危及美元的主导地位。报道称,耶伦16日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采访时表示,“我们实施与美元角色有关联的金融制裁措施是有风险的,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可能会破坏美元的主导地位”。她还扯上中俄等国声称,“当然,这些(制裁措施)确实让中国、俄罗斯和伊朗方面产生了寻找替代方案的想法。”耶伦还声称,“但美元作为全球货币的原因是,其他国家很难找到具有相同属性的替代货币”。报道提到,当被问及动用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来重建乌克兰的可能性时,耶伦称,“俄罗斯应该为它所造成的破坏付出代价。”她还声称,“法律限制了我们对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的处理方式,我们正在与合作伙伴讨论未来的可能计划”。近一段时间以来,去美元化浪潮就像春潮一样悄悄而突然地席卷世界多个角落。无论是在被美国视为“后院”的拉美,还是被美国打压的俄罗斯和伊朗,或是中东能源大国以及希望打造区域合作发展典范的东盟各国,甚至欧洲国家的能源巨头公司,近来纷纷公布计划或采取行动,寻求用非美元货币进行贸易结算。对此,美国《商业内幕》惊呼,“美元在全球贸易中的霸主地位面临巨大挑战”。美国富豪马斯克近日也感叹,“美国的(对外)政策过于强硬,导致各国都想要抛弃美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本月2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去美元化进程一旦开始,就不可逆转。除非美国放弃霸权霸道霸凌,按照国际规则办事,解决美国的债务危机、银行危机和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起正向作用,否则美元的主导地位将难以保持下去。(来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