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新社5月5日从欧盟获悉,欧盟将打击规避对俄经济制裁的行为,未来欧盟可能会限制对第三国的出口。报道称,欧盟委员会已于5日向成员国传达了这些措施。报道称,欧盟委员会计划首先创造限制向第三国出口的法律基础,以作为威慑。如果这还不够,那么将在第二步中实际上阻止某些出口。其中,民用和军用商品都可能会受到影响,比如猎人、安保公司以及士兵都使用的夜视仪。报道说,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和阿联酋被视为规避对俄制裁国家的例子。据报道,数月来,许多来自欧盟国家的产品不被允许运往俄罗斯。除了夜视仪和无人机等两用商品外,还包括某些类型的机械、车辆和某些计算机芯片。报道称,欧盟27个成员国的常驻代表将于下周在布鲁塞尔讨论欧盟委员会的提议,目标是在本月通过第十一轮对俄制裁措施。除了新的出口管制工具外,这还将包括对支持俄罗斯的其他个人和组织的惩罚措施。报道认为,德国政府原则上对欧盟委员会的计划持开放态度。德国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早在2月就表示赞成采取更严厉的行动来打击规避对俄经济制裁的做法。这位绿党政治家当时表示,“在德国也有明显的规避行为”。他强调,不能接受违反制裁的行为。德国经济部的一份文件说,外贸数据表明,欧盟在制裁范围内的商品“在很大程度上”从欧盟因此也从德国出口到某些第三国,然后再从那里出口到俄罗斯。(来源:参考消息网)在东南亚,构建纯电动汽车(EV)供应链的动向开始扩大。可乐丽(Kuraray)等日系企业在泰国设立了生产零部件和构件的新工厂,中韩企业则计划在印度尼西亚投资生产车载电池。在成为供货对象的整车生产领域,中韩制造商处于领先地位,日系车的存在感较弱。日系车此前通过在东南亚构建汽油车供应链,一直维持着高份额。随着汽车向纯电动车转型,该地区内以日系车为顶点的产业结构有可能会发生变化。构建纯电动汽车供应链的动向在泰国全面扩大,是因为汽车企业将在几年内陆续在当地启动整车生产。泰国是东南亚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但大型汽车生产商尚未在该国生产纯电动汽车。泰国政府2022年引入了鼓励向纯电动汽车转型的奖励制度,中国和日本的汽车厂商纷纷响应。在汽车产量仅次于泰国的印度尼西亚,中韩车企计划生产车载电池。电池是EV的核心部件,左右整车的续航距离和销售价格。全球最大的企业中国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CATL)将与当地企业合作,最高投资约60亿美元建设工厂。工厂将在2026年前建成,将构筑起包括电池原料镍矿山开发等上游工序在内的生产体制。目前在东南亚,中国及欧洲的车企主要以进口的方式销售在本国等地生产的纯电动汽车。进驻东南亚的日系零部件厂商多达1000多家,而参与纯电动汽车相关供应链的只有一部分。因为日本大型汽车厂商采取优先发展混合动力车(H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V)的战略。另外,也存在一个实际情况,那就是在东南亚尚未普及纯电动汽车生产的情况下,从区域外供应已经足以应对。印尼和泰国的纯电动汽车销量在2022年还很少,只有各1万辆左右,而今后向纯电动汽车的转型有可能超预期推进。如果中韩厂商凭借纯电动汽车攻势提高市场份额,这对供应商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东南亚的汽车供应链原本主要由日系整车厂商促进供应商进入而构建。随着向纯电动汽车转型,中韩厂商有可能主导建立供应链。(来源:日经新闻网)
3、德国政府内部激辩能源密集型行业发展之路
德国政府内部针对要不要补贴能源密集型工业的争论公开化。5日,来自绿党的德国经济部部长哈贝克(Robert Habeck)公布一项提案,计划耗资250亿~300亿欧元,为化工、钢铁、金属和玻璃等制造商提供80%的电费补贴。具体来说,该提案拟在2030年前以0.06欧元/千瓦时的补贴价格为部分行业提供电力。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2022年下半年,德国企业用户的平均电价略高于每千瓦时0.25欧元(含税),与欧盟平均水平持平。但紧接着,正访问非洲的德国总理朔尔茨6日表示,降低德国工业电价的关键是加强可再生能源的生产,而不是增加补贴。德国伊弗(Ifo)经济研究所能源、气候和资源中心主任皮特尔(Karen Pittel)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高企的天然气和电力的价格必然损害德国工业的竞争力。“一些公司可能会把较高的能源价格转嫁给他们的客户,但对其他公司来说,这可能是不可能的,或者只可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她称。与此同时,欧洲天然气价格已降至能源危机开始以来的最低水平。被视为“欧洲天然气价格风向标”的荷兰TTF天然气基准价格在5日触及35.20欧元/兆瓦时的低点,这一水平上一次出现还是2021年7月。去年夏天,这一价格超过340欧元/兆瓦时。德国经济部解释称,上述部门需要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尤其是在最近美国施行《通胀降低法案》(IRA)的背景下,竞争“没有在公平的环境下进行”。因此,能源密集型产业正面临着“生存威胁”,一方面德国电价在能源危机中飙升,另一方面,德国还在寻求迅速脱碳,而这一过程往往会导致更高的电力消耗。的确,受IRA的补贴和欧洲本地能源价格上涨等影响,不少欧洲工业企业已被迫减产,或将扩建计划转移他国。例如,原本考虑在德国建电池厂的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现在改为权衡将投资转移到美国。大众汽车公司也搁置了其在欧洲的电池工厂计划,转而宣布在加拿大投资。其后,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布鲁姆(Oliver Blume)呼吁欧洲政府干预电力市场,认为价格必须保持在7美分/千瓦时(约合0.635欧元)以下,才能保持该地区的竞争力。哈贝克也坚持认为,补贴电力是必要的。他说:“去年的许多措施已经对德国工业起到了稳定作用,但我们决不能在工业的成功上赌输。”但德国经济部的计划已经直面德国“红绿灯”联盟政府内部的强烈反对。来自自民党的德国财政部长林德纳(Christian Lindner)警告说,没有任何预算支撑该计划实施,“极其昂贵的补贴”是“错误的做法”,且补贴效率低下。朔尔茨也一直对长期补贴计划持质疑态度。6日,当被问及如何更好地降低电价,他称:“一旦我们达到了可再生能源在德国电力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的目标,我们的电价就会比现在低。”为了将低电价推广到整个德国,需要在其职权范围内采取一切措施,以促进电力传输网络建设和可再生能源的生产。此外,这一补贴也可能会加剧欧盟内部的分歧。许多成员国担心,德国作为欧盟最大的经济体,有可能利用欧洲工业政策思维的转变和其巨大的财政优势,向工业提供补贴,而这是其他成员国无法与之匹敌的竞争方式。德国工业界对这一计划的反应不一。德国钢铁联合会和德国最大的工会五金工会(IG Metall)表示了支持,但德国工业协会则对此存疑。德国化学工业协会(VCI)称,这一计划是改变国际竞争局势的因素,整个德国和欧洲都会受益。德国化学和采矿业工会(IGBCE)表示,行业电价将为企业提供所需的安全保障,以承担必要的大规模投资,使生产更加气候友好。德国经济研究所(DIW)所长弗雷兹策尔(Marcel Fratzscher)则说:“目标不应是把能源密集型生产留在德国,而是把创新工艺和良好的工作岗位留在这里。从社会角度看,这也不是好事。工业界得到了补贴,而消费者却要承受高额的能源费用。”弗雷兹策尔说,如果像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这样的公司将能源密集型生产转移到美国等地,这实际上可能对德国有利,因为它将促进企业的全球竞争力。随着能源价格的回落,欧洲可以暂时松口气了。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拉茨(Martijn Rats)表示,即使俄罗斯的供应降至零,欧洲现在也有能力将其天然气储存容量重新填满。在某些时候,液化天然气(LNG)的进口甚至需要减缓。德国经济前景已连续六个月好转。根据德国Ifo研究所的数据,经济预期指标在4月底从91上升到92.2。德国央行行长纳格尔(Joachim Nagel)也表示,德国全年经济可能会出现轻微增长。与此同时,通胀率也在下降。4月底,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经调整后与上季度持平。近日,德国政府第二次提高了对2023年GDP的预测,并表示德国今年的经济增速将是之前预期的两倍,达到0.4%。哈贝克补充称,2024年,德国政府预计经济增长将加速到1.6%。今年的通货膨胀率将从2022年的6.9%放缓至5.9%,并在2024年降至2.7%。不过,德国的能源危机并没有完全解除。与历史水平相比,天然气价格仍处于高位。2019年,TTF天然气基准平均价格不到15欧元/兆瓦时。此外,本周在荷兰召开的欧洲天然气与液化天然气会议(Flame)上,天然气交易商和分析师告诫欧洲不要自满,因为即将到来的冬季仍可能充满挑战。欧洲天然气协会(Eurogas)秘书长沃森(James Watson)说,欧洲度过了上个冬天的难过,这是“运气”。国际能源署(IEA)也在其最近的季度天然气市场报告中说,今年全球天然气的供需平衡“受到异常广泛的不确定性的影响”,包括天气、LNG的可用性以及俄罗斯输往欧洲的管道天然气进一步下降的可能性。一位高级交易员在会议中警告说,冬天的TTF合同“肯定会回到”150欧元/兆瓦时。(来源:第一财经)
4、研究估算186家美国银行有“垮掉”风险
据《今日美国报》当地时间5月4日报道,一份研究美国银行系统脆弱性的报告指出,美国不少银行和硅谷银行一样持有大量未受保存款。当前经济环境下,如有半数储户决定提取其未受保存款,据估算全美将有186家银行可能因遭遇挤兑而资不抵债,像硅谷银行那样“垮掉”。为美国商业银行存款提供保险的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规定,每家银行同一类别下的同名账户存款保险额度最高为25万美元,超出这个额度的部分即为未受保存款。一旦银行倒闭,储户的未受保存款可能会损失,因此当发现银行资产贬值等风险苗头时,储户就可能提取存款,从而引发挤兑。这份报告由美国南加州大学、西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4名经济学学者撰写,3月在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网发布,旨在分析利率持续上调对美国银行资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持续加息,美国银行系统“持有至到期”的债券资产投资组合市值比账面价值低2.2万亿美元。所有银行资产平均贬值10%,情况最严重的5%银行资产平均贬值20%。报告称,资产贬值显著增加美国银行遭未受保存款储户挤兑的风险。银行资产贬值后能否存活,取决于市场预期有多少该银行的未受保存款储户决意提款。报告具体分析了硅谷银行的失败案例:这家银行未受保存款在资产中占比过高,达到全行业前1%水平;它同时大量持有美国政府债券,这些债券因美联储持续加息而丧失对投资者的吸引力;银行不少技术初创企业客户原本就陷入财务困境,又遭遇美联储加息。多重因素叠加促使储户大量提取存款,致硅谷银行遭遇挤兑。这项研究评估美国银行系统的整体资产状况后判断,只要有半数未受保存款的储户决定提走这些存款,就有合计资产约3000亿美元的186家美国银行面临资产减值风险,意味着这些银行剩余资产按市值计价,已不足以偿还其全部已受保存款。报告指出:“因此,我们的计算显示,如果政府不干预或重新注资,这些银行无疑面临挤兑风险。”(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