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08-24    

1、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量首超日本成世界第一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量同比增长76.9%,半年度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过日本,跃居世界首位。
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2023年1~6月份,我国汽车整车出口量为234.1万辆,同比增长76.9%。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同一时期的日本汽车出口量为202万辆,同比增长17%。我国半年度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过日本。
拉动我国出口的是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1~6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增至2022年同期的2.6倍,占整体的25%。从各车企来看,将上海工厂定位为对亚洲出口基地的美国特斯拉公司从中国向海外出口逾18万辆,我国大型厂商比亚迪也向海外出口逾8万辆。
从出口的对象地区来看,俄罗斯最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从包括汽油车在内的1~5月份出口来看,我国对俄罗斯的出口达到28.7万辆。此外,作为对新能源汽车需求正在增长的欧洲的运输中转地,比利时也排在前列。我国企业在欧洲的影响力正在加强。(来源:新浪财经)

2、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为减少对美元依赖,计划以南非和巴西货币发放贷款

“我们要成为发展中国家为自己建立的银行。”据英国《金融时报》8月22日报道,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迪尔玛·罗塞夫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为了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推动建立更加多极化的国际金融体系,新开发银行计划以南非和巴西货币发放贷款。
罗塞夫告诉《金融时报》,“我们预计今年将发放80亿至100亿美元贷款,我们的目标是实现放贷总额的30%使用本币……本币不是美元的替代品,而是一个系统的替代品。到目前为止,这个金融系统是单极的,它将被一个更加多极的系统取代。”
目前,新开发银行已经开始发放人民币贷款,扩大本币贷款规模将鼓励金砖国家在贸易和金融交易中使用美元以外的货币。罗塞夫表示,使用本币贷款可以帮助成员国的借款人避免汇率风险和美国利率变化的影响。
此外,罗塞夫告诉《金融时报》,新开发银行正在考虑来自15个国家的申请,可能首先批准4到5个国家加入。她没有透露具体哪些国家提交了加入申请,但她强调,“增加地域代表性的多样化”是新开发银行的优先事项。
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已经成为金砖国家间的重点议题之一。8月21日,巴西著名经济学家、新开发银行前副行长保罗·巴蒂斯塔在接受俄媒“今日俄罗斯”采访时表示,由于美元“武器化”变得不再值得信赖,金砖国家需要美元的货币替代品。(来源:观察者网)
3、外媒:海湾国家努力建设“绿氢”大国
随着石油价格下跌,沙特、阿联酋和阿曼等海湾国家正在努力建设“绿氢”大国。
报道称,几十年来,波斯湾国家持续从化石燃料中获益,如今它们将目光投向“绿氢”,希望在推动经济多元化的同时,实现自己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今年底,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COP28)将在阿联酋迪拜召开。
沙特、阿联酋和阿曼都在大力投资这种似乎可以解决许多难题的燃料,因为“绿氢”污染小,在不同领域都具有潜力,是一种可以迅速实现成本效益的环保选择。
目前,全球99%的工业用氢气是“灰氢”,生产原料是石化设施中的甲烷气体。其生产过程会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
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出口国,目前正在红海边的未来主义大城市“新未来城”建设世界上最大的“绿氢”工厂。当地官员说,该厂造价为84亿美元,到2026年底,每天最多可生产600吨“绿氢”。
阿联酋是阿拉伯世界唯一的核电站所在地,将于11月底主办COP28大会。该国7月批准了一项氢能战略,目标是到2031年使该国成为世界十大氢能生产国之一。

4、马来西亚似乎正有望成为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的“新搅局者”

特斯拉与马来西亚的开创性合作举措,是对东南亚在全球电动汽车供应链中地位的关键提振,也是马来西亚“纯电动汽车全球领导者倡议”下的首笔交易。
根据特斯拉与马来西亚签订的协议条款,特斯拉将可以直接在马来西亚销售其在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电动汽车,无需缴纳任何进口关税或中间商加价。
特斯拉还将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设立地区总部和服务中心,提供先进的检测工具,并配备训练有素的特斯拉技术人员。当地的特斯拉用户最终将可以使用马来西亚国内主要大都市的充电站网络,第一个充电站计划设在吉隆坡市中心。
当被问及马来西亚的目标是否是成为“终端组装厂”并攀升至供应链的顶端时,他表示,“是的,我们的目标是成为‘终端组装厂’,当然,我现在做出承诺还为时过早。但重要的是,我们确实有能力生产汽车......所需的电池部件。”
但马来西亚已做好生产电动汽车电池的充分准备。安瓦尔称,“我们的设想当然是购买我们自己生产的电池,本地生产的电池更便宜。这就是优势所在。”(来源:财联社)


信息来源: 上海公平贸易

维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上海公平贸易服务网所有,国内外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摘编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信息来源:上海公平贸易服务网”。违反上述规定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侵权责任的权利。

2.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上海公平贸易服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若侵犯知识产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3. 视、音频资料仅用于经贸法律知识科普,不作为具体指导意见。视、音频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需转载使用,须取得本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