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定制产品绕过出口管制,日企要开拓中国光刻机市场?
据《日本经济新闻》近日报道,日企尼康计划2024年面向市场推出光刻机新品,使用上世纪90年代初的“i-line”老一代光源技术,来绕开日本对先进半导体进行的出口管制。报道称,这是尼康时隔25年后第一次推出新产品。为拯救经营颓势,日本光刻机企业打算定制产品,绕开出口管制,重新进入广阔的中国市场以图东山再起。与此同时,另一家日本光刻机巨头佳能也在期待获得来自中国更多的订单。据日本媒体报道,和2020年相比,佳能计划在中国增加50%的技术人员,并在上海等地扩充客户服务队伍。《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称,紧随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日本政府在2023年7月开始限制先进的半导体出口到中国。但对半导体设备生产厂商而言,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绝不可放弃。尤其对尼康而言,其业绩压力正在不断增加。8月9日,尼康发布财报,预计2023财年公司净利润将同比下降22%,至350亿日元(约合16.8亿元人民币),作为支柱产业的精机业务表现非常低迷。SMBC日兴证券高级分析师高矢武称,“为了早日恢复业绩,尼康目前需要扩大光刻机的盈利。尼康的投资一直偏向于先进领域,但长时间以来回报较低,瞄准i-line这个规模可观的市场是正确的战略。”上世纪90年代之前,曾主导全球市场的尼康和另一家日本光刻机巨头佳能,在与荷兰阿斯麦的竞争中最终落败。2022年全球光刻机市场中,阿斯麦占据全球62%的市场份额,佳能为31%,而尼康只有7%。尼康打算再次瞄准中国市场,但这样做风险并不小。《日本经济新闻》称,尼康也在“一边担心违规,一边采取措施”。尼康精机业务本部部长滨谷正人表示,“我们正在与经济产业省讨论,(研制新产品进入中国)应该没问题。我们将在中国积极推动销售。”他还解释说,“即使被列为出口管制,也并非一概不能出口。在设备性能和客户用途等条件上满足规定,对中国出口是被允许的。”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环球时报》记者在尼康展台了解到,尼康此番来华展示介绍的光刻机产品,就是即将在华推出的液浸式扫描光刻机。展台人员表示,尼康产品线可覆盖生产多种芯片所需的设备。在尼康展台的对面,另一家日本半导体企业瑞萨电子也对其用于生产半导体的关键生产设备进行展示。尽管仍然受制于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限制,中国数字经济产业的蓬勃发展仍在吸引国际半导体设备生产商。8月9日,尼康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财年第二季度,尼康用于生产半导体的光刻机仅卖出4台,而去年同期是8台。分析机构认为,这还只是开始,日本禁令实施后,尼康的光刻机出货量可能会更低,因为向中国出售的减少了。目前尚不清楚佳能的光刻机出货是不是也受到影响。分析机构认为,佳能一样无法独善其身。与之相比,阿斯麦的光刻机在中国市场却是另一种表现。10月18日,阿斯麦公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来自中国的销售额在其全球销售中的比重升至46%,远高于前两个季度的24%和8%。阿斯麦首席财务官解释说,除大部分出货是2022年或更早的订单外,更重要的是阿斯麦发运到中国市场的光刻机是基于成熟技术制程,被允许出口。半导体行业专家、CHIP奇谱科技总编罗国昭13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是全球唯一可见增长并有着广阔发展潜力的光刻机市场,若没西方国家的出口管制政策,中国市场规模将更为可观。“而这也是阿斯麦和英伟达三番五次,不愿意放弃中国市场的根本原因”。(来源:环球时报)
2、英媒:印度正考虑降低进口电动汽车关税吸引特斯拉建厂
英国《金融时报》13日引述印度政府官员的消息报道称,在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寻求在印度建厂之际,印度正在考虑其降低进口电动汽车关税的请求。《金融时报》报道称,目前,定价4万美元以下的整车进口至印度需要缴纳70%的进口税,而4万美元以上的车辆则面临100%的进口税。印度知情官员透露,特斯拉已要求新德里方面做出初步关税让步“他们的观点一直是,至少在过渡时期,他们需要一些关税让步。”印度政府正在考虑将对纯电动汽车征收的进口关税统一下调至15%,但内部尚未完全达成一致。其中一名官员说:“政府希望创建一个对印度未来整体发展有利的一揽子计划,而非针对某家公司的特别计划。换句话说,其他公司也可以自由地享受这些计划,但前提是合规。”特斯拉从2021年开始尝试进入印度市场,但由于高昂的进口税一直没能谈妥。印度要求特斯拉必须先一步实现本地制造,而特斯拉要求将降低关税作为在印度建厂的先决条件。此前印度媒体曾报道称,特斯拉在海外建立的第六家工厂很可能将落户印度,马斯克甚至暗示将专门为印度市场打造一款名为“Model 2”的低价版电动汽车。今年6月,印度总理莫迪在对美国进行访问期间会见了马斯克,并要求他考虑将印度作为一个制造基地。路透社披露称,马斯克可能将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与到访的印度商工部长戈亚尔会面,双方有望利用这次会面深入探讨有关特斯拉在印建厂的细节。今年以来,在莫迪政府大力推动的引资政策驱动下,外资企业加大对印度市场的“赌注”。《今日印度》称,美国亚马逊公司旗下的云计算部门5月宣布,到2030年,计划在印度投资130亿美元,用于建设云基础设施。美国苹果公司今年也在印度开设了第一批实体零售店,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亲自飞往印度参加落成典礼,并表示“苹果公司致力于在印度全国范围发展和投资”。苹果还打算在印度设立专门生产无线耳机AirPods系列的生产线。此外,美国网络设备制造商思科、零售巨头沃尔玛,以及中国台湾的富士康、纬创等都准备“下场”或追加对印度的投资。不过,根据印度企业事务部今年初发布的一项数据,自2018年以来,退出印度市场的外资企业数量超过新进入的企业。2018年至2022年,有近470家外资企业在印投资兴业,但同期有超过550家企业从印撤出或转为“非活跃状态”。2022年,甚至只有64家外资企业在印开展业务,这是2018年以来的最低值。印度《德干先驱报》称,其中原因包括监管方面的反复无常、高关税壁垒、政府手续繁杂、令人困惑的土地政策以及基础设施等问题。(来源:环球时报)
3、英媒:对“垃圾食品”征税,哥伦比亚开先例
据英国《卫报》10日报道,哥伦比亚新出台的“垃圾食品法”已于本月生效,开始对超加工食品征收10%附加税且逐年增加,2025年将达20%。哥伦比亚成为首个明确对超加工食品征税的国家。超加工食品一般指添加大量糖、盐、脂肪和添加剂的重度加工食品,如巧克力、薯片等。不少国家曾尝试对烟草或含糖饮料征收健康税,但鲜有国家将征税对象扩展至超加工食品。据报道,哥伦比亚人均每天消耗12克盐,高出建议摄入量上限1倍。该国近1/3成年人患有高血压,非传染性疾病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76%。对此,该国曾强制对糖或饱和脂肪等含量高的食品标注健康警告。该法遭到食品和饮料行业的强烈反对。他们称,这将加剧哥伦比亚的通货膨胀。但活动人士和健康专家对该法表示欢迎。“我们希望避免重蹈美国等富裕国家不注重饮食健康的覆辙。”一名活动组织负责人表示,“就政策而言,拉丁美洲目前处于领先。”(来源:环球时报)
4、蓝佛安出席第三十届亚太经合组织财长会
2023年11月12日至13日,第30届亚太经合组织(APEC)财长会在美国旧金山市举行。会议主要就全球和区域经济金融形势、现代供给侧经济学、可持续金融、数字资产等议题进行了讨论。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出席会议并发言,财政部副部长廖岷陪同参会。 蓝佛安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不稳,动能减弱,贸易投资趋于疲软,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各方应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构建更加紧密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共建开放型亚太和世界经济。 蓝佛安强调,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尤其是三季度以来,积极变化进一步增多,内生动力不断增强,预计四季度中国经济将保持回升向好态势。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 蓝佛安表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方将积极落实近期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支持亚太经济体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快现代化进程,为全球共同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蓝佛安介绍了中国推动实现双碳目标、促进可持续金融发展的经验,呼吁APEC经济体加强合作,以实际行动共同推动本地区绿色发展和能源转型,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会议期间,蓝佛安分别会见了美国财长耶伦,印尼财长英卓华,澳大利亚国库部长吉姆·查默斯,新加坡总理公署部长、财政部及国家发展部第二部长英兰妮。(来源:财政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