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12-05    
1、美国比起“脱碳化”更优先“脱中国”

美国政府明确显示出“脱中国”比“脱碳化”更为优先的态度。美国围绕对纯电动汽车(EV)购买者的税优惠,12月1日表示使用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和矿物的情况将排除在减免之外。汽车企业要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并不容易。美国享受优惠的车型预计将减少。
美国政府宣布自2024年起对电池零部件,自2025年起对镍和锂等重要矿物适用新规。围绕排除中国材料,美国之前就提出了方针。美国产业界提出“这样将无法制造EV”,要求修改,但此次发表的新规没有明显变化。
对于在稀有金属采购等方面继续依赖中国、经济安全保障方面的风险增加,美国政府的危机感强烈。美国白宫的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表示,EV原材料“就像1970年代的石油和2022年的欧洲天然气一样,存在被用作武器的危险”。这种危机感促成了这次的决定。
但是,随着“脱中国”的推进,作为EV普及目的的脱碳化的实现有可能推迟。因为汽车厂商很可能无法跟上严格的新规。
“享受减免优惠的车型至今仍有限,但今后将进一步减少”,12月1日,在美国政府发布新规之后,一位日系汽车厂商的高管如此表示。
在此次的新规方案中,包括美国企业的子公司在内,如果从总部位于中国的企业进行采购,将排除在减免优惠对象外。即使是中国境外的企业,如果中国相关资本占25%以上,也不能成为减免对象。即使不符合标准,只要实际上受到中国政府的影响,就有可能被视为“中国企业”。
对于汽车企业来说,这很有可能成为严格的限制。这是因为目前的供应链仍然依赖中国。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锂离子电池2023年上半年(1~6月)同比增长50%,达到60亿美元。尽管美国政府计划将中国拒之门外,但进口仍出现膨胀。
针对EV的减免优惠,汽车企业原本在满足仅限于北美生产车辆等现有条件方面就遇到困难。在美国销售的主要50多款EV中,享受优惠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15款。
由于此次追加条件,对象车型有可能进一步减少。税收减免额每辆车最高可达7500美元。考虑到畅销EV的价格为3万~5万美元,减免金额不小。车型越减少,EV的普及速度就越缓慢。
此次规定的运用也有不明确的地方。企业将摸索如何运用。比如,美国福特汽车计划在中西部密歇根州开设的电池工厂项目。福特为了在这家工厂制造材料便宜的磷酸铁(LFP)电池,将接受中国大型电池厂商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CATL)的技术支持。
工厂由福特全额出资运营。因此,过去一直认为搭载福特在这家工厂制造的电池的EV也可以享受减免优惠。但按照此次的规定,如果美国政府判断通过技术实际由中国控制,则有可能不能享受优惠。美国政府当局如何判断有无控制还不明确。
美国政府围绕规定,将为期1个月左右听取企业的意见,然后确定最终方案。对华态度强硬的在野党共和党以此次的规则方案也有“很多漏洞”为由,加强批评政府。因此,最终方案也有可能更加严格。(来源:日经中文网)
2、为对抗中国影响力,斯里兰卡港口现“美国资助、印度开发”新型合作模式
近一段时间,位于斯里兰卡科伦坡港的西集装箱码头项目成为各方关注热点。11月初,隶属于美国联邦政府的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DFC)宣布,将为这项印度企业(持股51%)和两家当地企业联合开发的集装箱码头提供5.53亿美元融资。
香港《南华早报》12月4日分析称,这一项目可能标志着一种新的“美国资助、印度开发”的公私合作模式的出现,目的在于共同“对抗”中国日益增长的地区影响力。
报道援引新加坡高校一位学者的话认为,美国“以这种方式、用这么多钱进行制度性投资”的案例并不多见,该项目显然“是大博弈的一部分”。
报道称,印度阿达尼集团正在开发科伦坡港西集装箱码头项目,持有该项目51%的股份。阿达尼集团由印度亿万富翁高塔姆·阿达尼(Gautam Adani)控制,与印度执政党人民党关系密切。该项目其余股份由斯里兰卡两家企业共同持有。
11月8日,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宣布,将为科伦坡港西集装箱码头提供5.53亿美元融资,并宣称此举“有望促进斯里兰卡的经济增长,推动包括印度在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DFC首席执行官称,在这笔贷款发放后,斯里兰卡将成为该公司在“印太地区”的“第二大风险敞口”,仅次于印度。
《南华早报》称,美国、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亚在“印太”地区促成了“四方安全对话”(QUAD),其目标之一在于为地区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个替代中国基础设施项目的选择。科伦坡港西集装箱码头项目类似于一个“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似乎是他们首次进行此类尝试。
有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标志着“四方安全对话”的新决心,即防止地区小国在贸易和军事领域过于依赖中国。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与斯里兰卡国家港务局合作建设了科伦坡国际集装箱码头。该码头于2013年7月1日正式开港运营,是南亚唯一深水集装箱码头。(来源:观察者网)
3、美日韩等22国承诺2050年核电装机量将增长两倍
本届联合国气候峰会COP 28正围绕能源展开激烈讨论,在化石燃料和可再生能源之外,另一颇受争议的能源——核能也成为众多国家瞩目的焦点。
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韩国、阿联酋在内的22个国家签署了一份增加核电产能的声明,承诺在2050年将核能发电能力较2020年水平增加两倍。其还指出,核电的复兴对于未来几十年的减排进程至关重要。
22国核能协议声明中指出,签署国承诺将支持核反应堆的开发和建设,如用于发电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和其他先进反应堆。
声明还强调,签署国将鼓励世界银行和其他国际或区域性开发银行将核能纳入能源贷款政策之中。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数据,2020年,全球核电装机总容量共计375吉瓦。按照标准普尔全球大宗商品部门的预测,2050年核能装机总容量将到达631吉瓦;其中中美两国的总容量将占到全球核电装机容量的一半以上。
该机构补充称,与欧洲相比,去年亚洲的核电发电量增加了37太瓦时。而过去十年里,亚洲的核电发电量增加了一倍多,已超过西欧和中欧的核电发电量。且全球在建反应堆的四分之三位于亚洲。
国际能源署则指出,自2017年开始建设的31座反应堆之中,除4座外,其余全部由中国和俄罗斯设计,这也让中国有望在2030年成为领先的核电生产国。
但也有人并不认同22国的核能承诺。国际石油变革组织研究员David Tong表示,这一承诺脱离了核能的现实——其建设成本很高且速度很慢。
另一方面,资金来源也是限制核能发展的一大重要阻碍,其支持者表示,核能正面临着严重的资金不足。不过,美国气候特使John Kerry指出,全球市场上有数万亿美元可用于核能投资。
法国总统马克龙及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等人也呼吁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机构为和项目提供融资。克里斯特松还指出,各国政府必须在分担金融风险方面发挥作用,以改善核能投资的条件并增加额外的激励措施。(来源:财联社)
4、韩政府:中方暂停尿素通关是为优先满足内需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发言人崔南浩4日在记者会上表示,经过多种渠道确认到,中方推迟车用尿素溶液对韩出口通关流程是由中国国内供应紧张所致,与政治因素并无关联。
综合政府和业界日前消息,中国海关总署上月30日突然暂停了华企向韩国大企业出口车用尿素溶液的通关流程。政府认为,在境内车用尿素溶液库存仍可供使用3个月的情况下,中方此举对韩国供给情况影响较小。
但考虑到中方2021年底限制对韩出口车用尿素溶液导致韩国面临“尿素荒”,政府正不排除中方此次措施长期化的可能性,并正在研究应对方案。
当天,产业通商资源部、企划财政部等相关政府部门以及车用尿素溶液进口企业将召开会议,了解国内市场情况,并共同商讨进口渠道多元化、扩大政府储备量等应对方案。(来源:韩联社)


信息来源: 上海公平贸易

维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上海公平贸易服务网所有,国内外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摘编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信息来源:上海公平贸易服务网”。违反上述规定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侵权责任的权利。

2.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上海公平贸易服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若侵犯知识产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3. 视、音频资料仅用于经贸法律知识科普,不作为具体指导意见。视、音频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需转载使用,须取得本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