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01-11    
1、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将迎来30年来最糟糕的五年增长期

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期,从地区来看,今年北美、欧洲和中亚以及亚太地区的增长放缓将最为明显,预计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将略有改善,而中东和非洲地区预计将出现更明显的回升。
尽管如此,由于全球贸易低迷和金融状况紧张严重拖累经济增长,中期内发展中经济体将受到最严重的打击。
目前世界银行预计,到2024年,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率仅为3.9%,比上一个十年的平均水平低1个多百分点。该组织表示,到今年年底,大约四分之一的发展中国家和大约40%的低收入国家的人民仍将比2019年疫情前夕更贫穷。
世界银行表示,世界未能实现将21世纪20年代打造成应对极端贫困、主要传染病和气候变化的“变革十年”的目标。不过,它补充说,如果各国政府迅速采取行动增加投资并加强财政政策框架,就有机会扭转局势。
“要想触发这种繁荣,发展中经济体需要实施全面的一揽子政策,以改善财政和货币框架,扩大跨境贸易和资金流动,改善投资环境,并提高机构质量,”他说,“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但许多发展中经济体以前已经能够做到这一点。再次这样做将有助于缓解预计的本十年剩余时间潜在增长放缓的情况。”(来源:财联社)
2、欧盟批准德国补贴企业建电动车电池厂
欧盟委员会近日批准德国一项总额为9.02亿欧元的国家援助计划,支持瑞典北方伏特公司在德国建立电动车电池厂,以应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对欧洲工业的挑战。
根据德国向欧盟委员会通报的计划,德国将向北方伏特公司直接拨款7亿欧元,并提供2.02亿欧元担保,支持后者在德国北部海德市建设先进高效的电动车电池厂。电池厂年产能将达60吉瓦时,将于2026年投产。相关款项将在2025年12月31日前发放。
欧盟委员会当天在公报中表示,如果不批准这一计划,北方伏特公司将在美国建厂,通过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获特别支持。
负责数字政策和竞争事务的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玛格丽特·韦斯塔格表示,这是根据“国家援助临时危机和过渡框架”批准的第一个防止投资从欧洲转移的相关计划。
欧盟当天还批准了一项价值29亿欧元的法国国家援助计划,以税收抵免的形式支持电池、太阳能板、风力涡轮机和热泵,以及关键部件和关键原材料的生产。(来源:中国经济网)
3、沙特宣布大降价后 印度寻求加码采购沙特原油
根据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受阻于地区冲突、石油减产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2023年中东和北非(MENA)地区的经济增长率放缓至1.9%,但是今年和明年将回升至3.5%。
消息人士周二对媒体表示,印度两家国有炼油商印度石油公司(Indian Oil Corp)和巴拉特石油公司(Bharat Petroleum Corp)正寻求增加对沙特原油的采购。该消息人士补充称,这两家炼油商正寻求每天从沙特额外购买100万桶原油。
就在印度拟加码采购沙特原油之际,由于油市持续疲软,沙特周日下调了2月份销往亚洲的旗舰原油售价。
沙特国有石油生产商沙特阿美将其销往亚洲的旗舰型阿拉伯轻质原油的售价下调了每桶2美元,这是2021年11月以来的最低价格水平。
中东地区冲突加剧了对中东和北非地区经济增长预测的不确定性。假设未来冲突不会升级,世界银行预计2024年和2025年该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3.5%。(来源:财联社)
4、中国调整进口税惠及阿根廷,阿媒:涉143项阿根廷农工产品,有助出口
2024年1月1日起,中国对101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阿根廷媒体注意到,这其中涉及针对143项阿根廷农工产品的关税,包括从玉米到胶合板的多种商品。阿根廷媒体认为,此举旨在降低商品价格并刺激最终消费者的支出,也有港媒认为,全球商贸也会因此受益。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是阿根廷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市场、第三大投资来源国。中阿双边贸易额去年约255亿美元,在疫情等不利条件的影响下,过去六年中阿双边贸易仍逆势增长54.7%。2022年,阿根廷费尔南德斯政府正式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并在2023年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分析普遍认为,阿根廷与中国的合作有助于其基础设施的升级和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偿还债务。(来源:日经中文网)


信息来源: 上海公平贸易

维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上海公平贸易服务网所有,国内外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摘编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信息来源:上海公平贸易服务网”。违反上述规定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侵权责任的权利。

2.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上海公平贸易服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若侵犯知识产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3. 视、音频资料仅用于经贸法律知识科普,不作为具体指导意见。视、音频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需转载使用,须取得本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