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要加码芯片补贴?美商务部长:需要第二部《芯片法案》
美东时间周三,美国芯片巨头英特尔在加州圣荷西举办了首次晶圆代工活动。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在活动上表示,如果美国想在半导体领域“引领世界”,就要进一步加大政府补贴投资,比如制定第二部《芯片法案》。美国总统拜登于2022年8月正式签署了《芯片法案(CHIPS)》,承诺将为美国半导体的研究和生产提供520多亿美元的政府补贴,还将为芯片工厂提供投资税抵免。而在周三的活动中,雷蒙多表示,仅凭一部《芯片法案》,还不足以让美国重新获得半导体供应链的领导地位。雷蒙多还提到,她已经与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进行了交谈,后者正在努力争取美国政府批准一项大规模的合资企业,以促进人工智能芯片的全球制造。“当我与他或该行业的其他客户交谈时,他们预测自己需要的芯片数量令人难以置信,”她说。自美国《芯片法案》在2022年通过以来,截至目前,尽管全球已经有170多家芯片企业申请了该法案的补贴,美国商务部却只发放了三笔数额较小的补贴。本周早些时候,芯片制造商格芯(GlobalFoundries)获得了该法案迄今为止第三笔,也是最大的一笔拨款,即15亿美元。雷蒙多周三表示,在推进首部《芯片法案》实施方面,她已经在尽其可能地快速前进了。作为美国芯片巨头,英特尔也是申请从《芯片法案》中获得资金补贴公司之一。本月早些时候,据称英特尔已经计划将俄亥俄州新芯片厂的完工时间推迟到2026年。而外界猜测,美国政府补贴迟迟未能兑现,正是拖延英特尔建厂进度的原因之一。不过,近期有报道援引知情官员消息称,美国拜登政府正在谈判向英特尔公司提供超过100亿美元的补贴。在周三的活动中,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表示,获得补贴的公告将“很快”发布。雷蒙多也在讲话中再次暗示这一点:“英特尔是一家美国冠军公司,在这次复兴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雷蒙多表示,英特尔应该为即将宣布的《芯片法案》拨款“做好准备”。(来源:财联社)2、英特尔和OpenAI CEO强调:AI时代将带来更高芯片需求美东时间周三,在美国加州圣何塞举行的 Intel Foundry Direct Connect活动上,英特尔CEO帕特•盖尔辛格和OpenAI CEO萨姆•奥特曼进行了台上对话,共同强调了人工智能未来对半导体的强劲需求。自2022年底推出备受瞩目的AI创新产品ChatGPT以来,OpenAI显然已经成为目前全球科技界最耀眼的明星公司之一。但萨姆·奥特曼显然不愿意局限于此:近期美国媒体爆料称,他正试图筹集高达7万亿美元的资金——这比微软和苹果的总市值还要高——以支持公司的一项半导体计划,并与英伟达展开竞争。在盖尔辛格与奥特曼的谈话中,盖尔辛格直接向奥特曼问出了这个备受关注的问题:“7万亿是怎么想的?”“事实的核心是,我们认为世界将需要更多(芯片)用于人工智能计算。这将需要全球在很多方面进行投资,超出我们的想象范围。我们现在还没有掌握足够的数据。”他还表示,AI计算更像是能源,在某种价格上有一定量的需求,在更高的价格上有更少的需求, “我认为每个人都低估了对大量AI计算的需求,这将是未来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非常令人兴奋。”奥特曼强调了加速人工智能发展势头的重要性。他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将为人类带来更美好的未来,尽管他也承认这一过程会有不利的一面。奥特曼表示:“我们正在走向一个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比人类生产的内容更多的世界。所以这不仅仅是一个好故事,而是一个纯粹的好故事。”在这场活动发布的当天,“AI卖铲人”英伟达刚刚发布了超强劲的Q4财报。财报显示,公司在上一个财季的营收、利润以及对下一财季的指引全面超出市场预期,并推动公司股价在盘后上涨超9%。作为美国芯片巨头,英特尔近年来一直在苦苦挣扎,尤其是在近期的AI革命浪潮中被英伟达甩在身后。在为期一天的会议上,英特尔公布了其追赶英伟达的计划。盖尔辛格表示,在当下这个他称之为“芯经济(Siliconomy)”的浪潮之中,他将利用市场对AI芯片的狂热需求,来重新夺回英特尔的市场领袖地位。“这些微型芯片使我们得以实现现代经济周期,这简直就是魔术,”盖尔辛格表示。自从他上任以来,盖尔辛格已经推动公司进入芯片代工的业务,并承诺投入200亿美元在俄亥俄州建立新工厂,作为其向代工领域扩张的一部分。盖尔辛格预测,到2030年,英特尔将主要通过满足对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使其代工业务达到全球第二大规模,可能仅次于目前的代工领导者台积电。“某种程度上,太空竞赛正在进行,”盖尔辛格表示,“(对人工智能芯片)的总体需求似乎在未来几年都是无法满足的。”(来源:财联社)“韩国显示器两大巨头三星和LG正计划抱团发展以应对中企竞争,争夺产业主导地位。”英国《金融时报》21日报道称,在双方达成这种不同寻常的合作之际,LG正寻求出售其在华剩余的几家LCD(液晶显示屏)工厂。分析师们表示,在1600亿美元的全球市场上,韩国显示器行业正面临与日本相同的命运。他们以松下与索尼先进显示器业务合资企业JOLED的糟糕情况为例称,该公司去年破产,负债达到2.5亿美元。渣打银行驻首尔的研究主管朴崇勋表示:“就像韩国取代日本成为显示器行业的领导者一样,凭借庞大的国内市场、充足的资本和技术发展,中国很可能会超越我们。”他进一步补充称:“这种现象不会局限于显示器市场。中国正在其他资本密集型行业迅速追赶,并将很快在大多数关键制造业中超过韩国。”21世纪初,一系列积极的投资帮助三星和LG击败了日本老牌企业,在全球显示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他们依靠自身的显示器业务为电视和智能手机部门供应面板,但这种模式随着中国替代产品的出现而被打破。近两年,这两家韩国公司将投资重点放在高端电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以及用于虚拟和增强现实设备的下一代微型OLED显示器上。其中,LG Display是全球唯一一家大型OLED面板的公司。“但现在这两家公司发现自己在OLED领域也面临压力。”《金融时报》报道称,中国京东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成都的新工厂将采用最新的生产技术,与三星展开正面竞争,争夺向苹果供应用于下一代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OLED面板。相关数据显示,京东方在LCD产业位居全球第一,在OLED领域持续追赶韩系大厂。中国另一家面板制造商TCL华星的部分大尺寸面板市场份额也处于领先地位。韩国产业经济与贸易研究所研究员南相旭说:“三星和LG需要彼此,因为显示器战争已蔓延到高端市场。”去年有日本媒体报道三星旗下的OLED大屏彩电首次采用本土竞争对手LG供货而非成本更高的自家面板产品。《金融时报》分析认为,下一步两家韩企之间的采购合作或进一步加强。(来源:环球时报)4、西门子能源高管怂恿欧盟对中国风电下手:要让中国对手在欧洲难以立足据《南华早报》21日报道,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MSC)期间,欧洲能源巨头西门子能源公司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安·布鲁赫(Christian Bruch)接受采访时渲染中国竞争,怂恿欧盟对中国风电下手。其宣称,如果当局不切断“廉价”中国风电设备的市场准入,欧洲风电行业的命运,将与遭受重创后一蹶不振的太阳能行业一般无二。报道提到,西门子能源等部分欧美大型风电企业由于本土经营遇冷,近年来普遍亏损,但欧盟与业内的一些人却将矛头指向中国。据《南华早报》报道,当地时间上周六,布鲁赫在MSC会议间隙接受该媒体采访称,西门子能源公司将支持通过设置“配额或质量标准的组合”,促进欧盟风电行业的发展,并使中国竞争者“更难在欧洲立足”。布鲁赫表示,西门子能源对向来自中国的进口进行配额持开放态度,“如果你做得巧妙,如果使用得当”、“做这些事情并不容易”。他提到,一种方式是根据有利于欧洲企业的定性因素来限制风电竞标的准入,比如研发地点、使用材料是否可回收等,供应链劳工标准也可列入标准,“我们必须做出选择:一家公司在欧洲进行研发或生产对我们来说重要吗?这确实对(整个行业)有影响,因为欧洲的工资成本显然更高。”布鲁赫声称,如果不采取行动,欧洲风电行业会重蹈太阳能行业的覆辙,“如果只针对价格行动,就会像我们在太阳能行业所做的那样,不可能真正展开竞争,因为我认为没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他为其主张狡辩称,“我们不是要求将欧洲市场隔离起来,而是要求制定一个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原则,这是目前与中国供应商之间不存在的。”“如果你想建立一个泛欧洲的产业,我们会坚持这一点。如果不是这样,如果价格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欧洲风能行业将面临挑战。”布鲁赫补充道。据《南华早报》介绍,西门子能源是西门子集团的子公司,也是欧洲知名风机制造商西门子歌美飒的母公司。以历年累计装置量计算,西门子歌美飒曾为全球第二大风力发电机制造商。(来源: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