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经贸摩擦形势严峻,大国竞争冲突呈现新趋势。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他强调:“为保障我国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要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作为上海市商务委公平贸易公共服务项目,上海产业安全监测与预警研究中心/商务部长三角产业安全监测工作站团队在近年产业安全工作基础上,深入研究编写了《大变局下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维护及提升》。本书重点分析了主要国家/地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维护的举措,率先提出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评估框架,并对我国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现状进行研判。
第九期: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评估
第十期:大变局下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及其战略应对
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关乎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其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情况尤为受到关注。因此,开展全面详实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分析,识别主要的风险环节和风险点,将可持续性和强韧性纳入供应链布局的核心考量成为必然。
01.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内涵
生物医药产业链的上游为医药产品的研发和临床试验,涉及医药知识产权的供给、关键研发设备的供应等。中游为医药产品的生产制造,涉及生物反应器、分离纯化设备等制药设备的供应,原料药等中间产品的供应和创新药、仿制药、抗体药、疫苗、血液制品、中药饮片、中成药等医药产品的生产制造。下游主要是医药产品的销售和消费。
图 1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分析框架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韧性评估是一项综合性任务,通过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中下游关键环节现状进行分析,从而评估区域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韧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重点评估新能源汽车相关专利的累计申请数量、新能源项目研发投入、原材料进口依赖程度等指标;中游重点评估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投资、新能源汽车生产态势、中间品生产、制造设备等指标;下游重点评估市场准入、新能源汽车市场消费、贸易措施等指标。此外,围绕全产业链评估产业发展的产业环境和国际贸易环境等指标。详细评估指标体系如下:
表 1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评估表
链条 | 环节 | 评估维度 | 评估指标 |
上游 | 知识产权 | 专利 | 新能源汽车相关专利的累计申请数量 纯电动汽车(EV)充电和电池更换专利申请数量 |
标准 | 新能源汽车以及基础设施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情况 |
研发 | 项目研发投入 | 新能源项目投资金额占比 车企研发投入费用增长情况 |
原材料 | 原料 | 矿石原材料进口依赖程度以及国产化开采能力 |
材料 | 新能源材料进口依赖程度以及自主保障能力 |
中游 | 人才 | 人才数量 | 人才缺口数量 |
投资 | 投融资数量 | 新能源汽车整车领域融资事件数量与融资金额 |
生产 | 产业规模 | 新能源汽车产量及其增速情况、新能源汽车自主制造能力 |
出口规模 | 新能源汽车出口金额与增速情况 |
中间品 | 芯片 | 芯片自给率 |
新能源电池 | 新能源电池国产化制造能力、新能源电池装车量 |
电机 | 高端电机产品依赖进口程度 |
电控 | 电控产品依赖进口程度 |
设备 | 工业机器人 | 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依赖进口程度 |
机床 | 数控机床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程度 数控机床设计、制造、基础科研的竞争力情况 |
下游 | 贸易措施 | 出口管制 | 核心零部件受海外出口管制情况 |
技术性贸易措施 | 海外针对核心零部件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情况 |
消费 | 新能源汽车销量 | 新能源汽车销量情况与同比增速 市场环境支撑能力 |
龙头企业经营情况 | 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情况 |
市场准入 | 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 |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宽紧程度 |
进出口标准 | 进出口市场环境支撑能力 |
全产业链 | 产业环境 | 产业环境完善程度 |
贸易环境 | 贸易环境完善程度 |
我国医药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为中等。总体上我国医药产品的进出口市场是多元的,但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偏弱,归根结底还是国际价值链掌控能力和产品盈利能力较差,造成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与我国医药产业的创新能力比较弱有关,增强创新能力将是我国医药产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重要方向。依据产业链供应链评指标体系来评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韧性情况,该产业链供应链上游企业研发布局较多、中游产品升级能力较强、下游市场发展持续稳固,新能源汽车整体产业链完备。然而供应链形势紧张、核心产品保障能力脆弱等影响因素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提升在关键环节和领域的自主可控程度。总体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整体韧性较强。评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上游,新能源汽车在知识产权领域有所布局,全球新一代汽车布局数量我国最多,有效专利排名前25名的重点企业集中在日本、德国、美国、韩国与我国部分企业。尽管全球汽车工业的重心虽然开始转移到我国,但是我国新一代汽车企业仍然需要面对海外国家整车、动力电池、智能网联跨界企业的挑战。同时,头部上市车企研发投入增长迅猛,但原材料有待加强,存在自主保障能力较弱、高端材料受制于人、资源利用能力不高等问题。由此,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上游韧性中等。(2)中游产品量价齐升,高端设备依赖进口,韧性中等评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中游,产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出口显著增长。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然而新能源汽车广阔市场的背后,带来了大量人才需求,特别是技术、研发类人才需求的缺口。同时,近几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利益分配格局必然会在中美战略竞争冲击下,逐步发生重大调整和重构,进而对全球企业供应链布局产生影响。由此,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中游韧性中等。(3)下游市场规模大幅增长,受疫情冲击后恢复快,韧性强评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下游,在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政府优惠政策的扶持、市场需求的增长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大幅增长,成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2022年我国汽车总销量为2686.4万辆,实现了2.1%的同比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680万辆,其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5.6%,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场销售占比达到79.9%。此外,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恢复能力也非常出色。在历经新冠疫情冲击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反应,恢复能力强。但国际贸易环境并未松弛,仍有海外国家实施保护主义色彩的政策措施,需警惕贸易摩擦。由此,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下游韧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