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周一(3月25日)的一份新闻稿,日本最大的电力公司JERA宣布与美国能源巨头埃克森美孚“结盟”,将共同探索在美国开发一个低碳氢和氨的生产项目。此举旨在响应全球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以及日本政府对低碳能源的需求。据悉,该项目将关注氢和氨作为清洁能源的潜力,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JERA高级管理执行官Steven Winn表示,“头部公司之间的合作对于建立氨、氢和其他产品的供应链至关重要,这些产品是零排放火力发电的关键。”埃克森美孚低碳解决方案总裁Dan Ammann则指出,“为新市场建设世界规模的项目,需要供应、需求和配套监管同步进行。”氨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未来能源。它燃烧时不排放二氧化碳,不过它的生产过程中有化石燃料的参与,也就意味着它的生产中会排放二氧化碳。因此,如何低碳制氨成为此次合作的重点。该合作项目将在埃克森美孚位于德克萨斯州休斯顿以东的Baytown综合工厂进行,埃克森美孚计划将其打造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低碳氢气生产工厂,年产能约为90万吨氢气和100多万吨氨。据悉,该项目计划于2028年投产。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根据协议,JERA或将投资该项目,并每年从该项目购买约50万吨低碳氨,以满足日本的需求。作为全球第五大二氧化碳排放国,日本一直在推广将氨作为替代燃料,以帮助燃煤电厂和其他工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日本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氨作为燃料的需求增加到300万吨,并努力实现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本周,JERA将在其位于日本中部的Hekinan热电厂开始试验,将20%的氨气与煤共烧。该公司表示,这将是全球首个在大型商业电厂使用大量氨气的试验。然而,环保人士批评此举实则是在延长燃煤发电寿命的一种方式,而燃煤发电是污染最严重的发电形式。(来源:财联社)
2、韩国欧盟就数字贸易协定启动第三轮谈判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25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与欧盟就数字贸易协定启动第三轮谈判,为期三天。韩国和欧盟去年10月宣布启动数字贸易协定谈判,同年12月和今年2月分别在布鲁塞尔和首尔各进行了一次谈判。数字贸易协定是以激活数字商务、构建可信赖的数字环境为目标,在数字转型时代打造全新贸易规则的框架。协定的目标是消除数字贸易壁垒,搞活该领域商务,内容包括音源视频等“电子传输”免关税、给予对方国家数字产品公平待遇、禁止以项目准入为条件要求提供源代码和算法等。政府认为,降低阻碍数字商务发展的壁垒有助于为各项产业创造机遇,故致力于率先制定全球数字规则。此次谈判中,双方将通过细节条款的讨论,确认对方的立场并缩小意见分歧,争取谈判取得进展。韩国2022年11月与新加坡签署《数字伙伴关系协定》(DPA)后开启数字贸易协定时代。去年6月,韩国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来源:韩联社)3、制裁痛苦加深!海上待售俄罗斯柴油数量创2017年来新高随着印度转向俄罗斯之外的市场采购原油,俄罗斯能源市场正在加倍感受西方制裁带来的痛苦。据几名知情人士月初透露,最大的国有炼油商印度石油计划减少定期接收的俄油数量,其他公司如巴拉特石油和印度斯坦石油则决定不承诺签订下一财年的原油采购合同。而印度是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之后的第二大原油出口国,该市场的骤然回缩,让数十艘载有俄罗斯原油的油轮陷入困境。据Kpler数据显示,截至3月17日的10天内,平均有620万桶俄罗斯柴油处于待售状态,漂浮在海洋上的俄罗斯柴油桶数量已经创下201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一系列事实表明,俄罗斯的原油生意正在到处碰壁,这或将逐渐限制俄罗斯的石油收入,从而给其财政造成麻烦。不过,这也是西方国家一直致力于达成的目标。
制裁,但留了余地
咨询公司Energy Aspects地缘政治主管Richard Bronze表示,俄罗斯的出口流量正一步步受到挤压,尤其是对印度的出口。目前正是西方制裁相关摩擦变得更加剧烈的阶段。纽约欧亚集团分析师Greg Brew则称,市场一定会看到美国对俄罗斯原油的出口的制裁压力扩大,因为美国正努力支援不断显露颓象的乌克兰。美国财政部发言人对此回应,其预计全球石油买家不再与制裁名单上的俄罗斯国营Sovcomflot物流公司打交道,但这不会对石油市场产生影响,因为俄罗斯还将继续出售石油。在白宫看来,运载俄罗斯原油但被西方制裁的油轮,将到其它市场寻找销路。而这将继续推高俄罗斯石油的运输成本,并让俄罗斯原油行业不得不加大折扣力度。不过,在西方已宣布的40家制裁目标之外,俄罗斯仍拥有庞大的影子舰队,据估计其规模在600艘左右。此外,希腊油轮也在七国集团设定的价格上限机制下继续为俄罗斯原油贸易提供服务。这也反映出西方市场当下的矛盾心态。柏林德国国际与安全事务研究所东欧和欧亚地区高级研究员Janis Kluge指出,白宫拥有影响俄罗斯石油出口的强大工具,但由于担心选举年汽油价格飙升,所以不太愿意使用它们。(来源:财联社)
4、印度智库:印度为特斯拉降关税,中企或为主要受益者
为吸引特斯拉来印投资,印度日前宣布大幅降低某些电动汽车的进口关税。但据印度报业托拉斯(PTI)24日报道,印度经济智库“全球贸易研究倡议组织” (GTRI)认为,这一新政策的主要受益者可能是中国企业,并会加剧印度对自中国进口汽车零部件的依赖。本月15日,印度政府宣布,即日起为投资至少5亿美元、在三年内启动在印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提供关税优惠。根据规定,任何定价在3.5万美元以上的进口电动汽车在5年内将只需缴纳15%的关税。不过,每家承诺投资的车企,每年最多只能进口8000辆、5年总计4万辆电动车。包括《华尔街日报》在内的许多媒体认为,此举主要是为了吸引特斯拉赴印建厂。在这一政策变化之前,印度总理莫迪去年6月访问美国期间会见了特斯拉CEO马斯克,马斯克长期以来一直表示有兴趣进入印度,但也表示印度的进口关税太高了。3.5万美元的降税门槛正好略低于特斯拉Model 3的起价。据印媒报道,对此,印度前贸易服务官员兼GTRI创始人阿贾伊·斯里瓦斯塔瓦(Ajay Srivastava)认为,印度大幅削减电动汽车进口关税的决定,无论如何都将使作为电动汽车电池主要供应商的中国公司“直接或间接受益”;即使是非中国车企到印度建厂,印度相关供应链对中国的依赖也会“急剧增加”。报道提到,去年11月,上汽集团与印度钢铁巨头JSW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合资公司以加快上汽旗下名爵品牌在印的转型和发展,目标是到2030年在印度市场销售100万辆电动汽车。此外,比亚迪、长安汽车、晶科太阳能以及中通客车、福田汽车等中国车企也正通过整车出口等方式参与印度市场。报告认为,由于中国对电动汽车零部件的全球供应链拥有更大的控制权,随着越来越多在印度生产的中国车企将自中国进口大部分零部件,印度对中国的依赖将急剧增加。据估计,中国占全球电动汽车生产和出口的50%以上,拥有全球75%的电池生产能力,而电池占电动汽车成本的40%。“中国汽车制造商大规模进入印度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将对印度国内汽车/电动汽车制造商、电动汽车价值链领域的企业以及电池开发产生影响。”报告补充,“目前,印度近四分之一的汽车零部件进口来自中国。”报告由此“提醒”,印度政府和产业利益相关方面需谨慎管控过度依赖外国制造商和潜在贸易失衡的风险。报告猜测,“未来几年,印度马路上每三辆电动汽车中就有一辆是中国企业在印度生产的,或者是通过与印度企业合资生产的”。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3000万辆,创下历史新高。出口同比增长超过50%,达到491万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在491万辆的汽车出口总量中,新能源汽车出口超过12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77%,是汽车出口的重要增长点。穆迪报告认为,除了市场对电动汽车的需求激增以外,中国汽车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还在于中国在电动汽车生产成本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报告指出,中国生产的锂供应量占全球一半以上,中国还拥有全球一半以上的金属,与日、韩等竞争相比,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也更低。“事实上,中国在汽车行业采用新技术的速度是无与伦比的。”穆迪经济学家表示,得益于这些优势,中国吸引了许多全球知名车企前来设厂生产,例如特斯拉和宝马,但来自外国大厂的竞争也并没有让奇瑞和上汽等本土品牌黯然失色。(来源: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