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积电宣布日本工厂在2030年实现60%本地化采购!上周三,中国台湾花莲地区突发大地震,导致全球芯片制造巨头台积电生产经历短暂中断。不过,台积电指出,除受影响较大地区的某些生产线外,截至周五,台湾晶圆厂的设备已基本完全恢复。但地震仍对台积电的财务造成了重大影响,有消息称,台积电第二财季业绩将因此损失6000万美元。据消息人士透露,台积电的一些高阶芯片需要在稳定真空的环境中持续数周才能完成生产,地震虽然没有直接造成破坏,但仍可能使一些已经投产的芯片间接报废。这也凸显出制造商所处地理位置对于半导体供应的重要性,尤其是台积电承担了全球近90%的最先进处理芯片的生产。而就在此时,台积电却又风轻云淡地宣布,预计到2030年,其在日本的第一家芯片工厂将实现60%的本地采购。不巧的是,该工厂所在的熊本县同样处在地震带上,让人不可避免地为此担忧。2016年,日本熊本县发生里氏6.5级和7.3级两次强震,与台湾清明节前的25年来最强地震震级几乎一致。这让台积电计划投大钱在当地兴建的工厂看着像是“先天不足”,但台积电却对地震带这一负面因素不以为意。在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周六参观新厂址之际,台积电发言人Nina Kao表示,将大力推动日本本地供应链的整合,在制造过程中使用更多当地的间接材料,且本地化60%的目标还不包括机械的使用。台积电还表示,熊本的第一家工厂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开始出货,主要产品为用于相机传感器和汽车的逻辑芯片。这也很符合日本政府的诉求。为了刺激台积电建厂推动发展当地供应商的技术和业务,日本政府已经拨款4760亿日元(约31亿美元)用于台积电的第一座工厂。此外,日本政府还承诺为台积电额外提供7320亿日元的补贴,以建设第二家工厂。(来源:财联社)
2、3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重回扩张区间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天(6日)公布3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3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重回50%以上的扩张区间,全球经济稳中有升。3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3%,较上月上升1.2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17个月在50%以下运行的走势,重回扩张区间。一季度,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均值为49.6%,高于去年四季度47.9%的平均水平,整体恢复态势要好于去年四季度。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 徐洪才:3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整体出现强劲反弹,这种发展势头,和近期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一季度全球贸易恢复性上涨,大体是一致的。这体现在采购经理指数里面的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也包括外贸订单上升得比较多,反映出世界经济总需求已经开始回暖。分析认为,3月份中国和美国制造业加快回升,为全球经济稳中趋升贡献了主要力量。分区域看,亚洲制造业继续稳中趋升,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升至51%以上;美洲制造业恢复力度较上月有所增强,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升至50%以上;欧洲制造业恢复态势稳定,但力度偏弱,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较上月小幅上升,但仍在50%以下;非洲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较上月有所下降,在50%以下。专家表示,二季度全球经济复苏能否持续快速恢复,取决于全球市场需求的恢复强度,以及影响全球贸易不利因素的缓解程度。从目前情况看,地缘政治冲突、贸易限制措施均是干扰全球经济复苏的不利因素。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 徐洪才:为进一步地巩固世界经济回升向上的良好势头,各国之间应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要加强经贸的合作,减少人为的障碍,促进物流的畅通,产业链的协同,更为重要的是,要促进创新的合作。(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3、外媒:红海危机让航空货运“淡季不淡”
据《华尔街日报》5日报道,在红海航运受阻期间,零售商和制造商们正在借助航空货运运送更多货物。国际航空货运商在行业低迷之际由此获得提振。红海航道遇阻给全球航运业带来了冲击,至今还没有出现缓和的迹象。全球有大约12%的货物运输经过由红海与苏伊士运河共同连接组成的欧亚水上通道。在也门海岸附近的集装箱船遭到胡塞武装袭击后,许多航运公司不得不多花至少10天改道绕行非洲南端好望角,或暂时停止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航运业务。航空货运需求也由此增加。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通过苏伊士运河的商船数量较上年同期下降了45%。这条受阻的海洋贸易走廊推高了航空货运业的景气程度。《华尔街日报》认为,航空货运市场原本处于不景气的周期节点,如今却异常繁忙。根据海运数据和情报平台Xeneta的数据,在截至今年3月底的过去4个月中,全球航空货运量每个月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有迹象显示,受红海危机影响的贸易航线的需求尤其强劲。在连接中东和南亚至欧洲的航线上,2月至3月的平均现货货运价格上涨了46%,至每公斤2.82美元,较去年同期上涨了71%。3月,全球空运货物平均现货货运价格较前一个月上涨7%,至每公斤2.43美元。Xeneta首席航空货运官告诉《华尔街日报》:“红海海运的受阻显然是该变化的主要因素。”空运比海运贵得多,但对一些公司来说,交货速度可能至关重要。航程延长给一些依赖季节性产品和关键部件的公司带来了挑战。由于零部件短缺,包括特斯拉和沃尔沃汽车在内的制造商在1月份暂停了一些汽车工厂的生产。美国国际物流服务商Seko Logistics首席商务长布莱恩·伯克表示,制造商正在将高优先级的货物从海运转移到空运,“以满足生产计划并保持工厂运转”。 《华尔街日报》援引物流专家的话表示,全球航空货运价格上涨的另一个原因是来自亚洲的Temu和希音等日益壮大的电子商务企业的强劲运输需求。它们目前大多依靠航空货运向消费者运送货物。德国一家货运代理企业的全球航空货运执行副总裁阿索克·库马尔称:“我们预计,这种运输需求的增长将持续下去。”(来源:环球时报)
4、法国补贴国产太阳能板以削弱中企
据彭博社5日报道,当地时间周五,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部长勒梅尔在法国南部参观一光伏园区时宣布,政府将通过提供补贴、修订碳含量标准等方式支持法国国产太阳能电池板,以削弱中国光伏制造商在欧洲占据的主导地位。报道称,在谈到这些新措施时,勒梅尔说,“这就是我们在电动汽车领域所做的,中国制造的汽车在法国的所占比例已经下降了一半。”不过美国“政客新闻网”欧洲版(politico.eu)指出,勒梅尔敦促欧盟国家大规模购买“法国造”太阳能电池板,此举可能违反欧盟关于禁止公共项目合同偏向某一国企业的规则。综合法国地方媒体报道,当地时间4月5日,法国财长勒梅尔在马诺斯克市发表演讲时,一开篇就是一句“我们需要一个太阳能作战计划”。据他所说,法国如今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部署水平远低于其长期目标,法国急需“加速”进程。“今天,法国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几乎都是进口的。”勒梅尔说,“让我们卷起袖子在法国生产。到2030年,在法国生产我们所使用的40%的太阳能电池板。”他随后宣布了法国政府为支持光伏电池板行业部署和产业化的一系列新措施。据彭博社报道,勒梅尔在讲话中透露,为了实现法国太阳能发电厂的年安装量翻一番,达到6GW的目标,政府将资助由法国初创公司Carbon SAS和HoloSolis SAS牵头的两家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厂,这两家公司的投资总额将达到2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72.46亿元)。同时,这两家公司今年还可能受益于高达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68亿元)的税收减免,并可能获得额外的财政支持。此外,从今年年中开始,法国还将在屋顶光伏项目的政府招标中强化碳含量标准,并为小型地面光伏项目中使用“低碳”电池板增加激励奖励。勒梅尔说,如果这种做法奏效,法国政府还考虑将碳含量标准扩大推广至所有政府支持的太阳能安装计划中。彭博社称,太阳能电池板关乎法国能源转型,修订新规、提供补贴……都意在削弱中国光伏制造商在欧洲的主导地位。勒梅尔自己也在讲话中将这些举措与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围堵联系起来,“这就是我们在电动汽车上所做的。因此,在中国制造并在法国注册的汽车所占比例已经从2023年12月的49%,下降到2024年2月的24%。”(来源: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