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势头愈演愈烈 多家国际媒体评论“一针见血”
近日,美国在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向欧洲多国施压,呼吁共同应对中国产业政策。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势头愈演愈烈,引起舆论广泛关注。美国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加征关税,这类贸易保护主义是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的,在欧洲并未得到广泛认可与响应。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加深国际分歧,挑战自由市场的观念。美国呼吁欧洲加入反对中国产业政策的行列,但欧盟并不希望看到国际贸易产生更深的断裂,也不希望世界贸易规则以“倒退的方式”发生变化。美国民主党的政策制定者们一直视绿色产业相关政策为“万能钥匙”,不仅觉得它是应对气候危机的关键,还认为它是应对美国经济停滞、制造业衰退,以及应对中国挑战等一系列问题的有效手段。拜登政府已投入大量政治资本,正试图围绕美国新兴的绿色产业构建一道保护性关税壁垒,但此举弊大于利,对经济和环保事业会造成伤害。美国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加征关税,更像是一道阻碍市场自由流通的壁垒,此举在短期内可以令一些美国政客收获政治筹码和现实利益。但从长远看,这类政策会给美国消费群体、本土企业以及国民经济增长空间产生更深远的负面影响和不可预见的冲击。被关在贸易保护主义“温室”中的美国汽车行业,创新力与竞争力将受到打击。文章指出,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加征关税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甚至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与中国通过谈判解决补贴争议、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探索更多合作空间,对美国而言是一个更为理性明智的选择。历史已经多次证明,“贸易战没有赢家”,只有积极探索与全球领先的电动汽车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才能实现投资、技术、战略上的共赢。(来源:央视网)当地时间5月27日,欧盟通过《净零工业法案》。法案旨在加速欧盟向气候中和转型的进程,同时提升欧盟的工业竞争力等。《净零工业法案》《关键原材料法案》与电力市场设计改革相关法案是欧盟绿色协议工业计划的三大关键立法。(来源:央视新闻)欧盟理事会27日通过一项关于追踪和减少欧盟国家甲烷排放的新法规。这一法规是欧盟应对气候变化一揽子计划“减碳55%”的一部分,该计划旨在实现到2030年将欧盟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基础上减少至少55%的目标。根据欧盟理事会当天发布的公报,新法规对欧盟各国能源领域监测、报告和核实甲烷排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能源运营商必须在源头监测甲烷排放,形成监测报告,并接受独立认证机构的检查;能源运营商还必须检测和修复甲烷泄漏等。欧盟各国政府将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能源运营商遵守法规的要求,包括采取后续补救措施。公报说,欧盟进口能源产生的甲烷排放也将被追踪。新法规将引入全球监测工具,以提高欧盟进口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产生的甲烷排放的透明度。该法规将在公报发布后第20天生效。(来源:新华网)4、马克龙呼吁实行“欧洲优先”:关键领域必须购买欧洲货当地时间周一,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面对来自美国等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欧盟不能再天真了,并一再呼吁在国防等关键领域采取“购买欧洲产品”的战略。他还呼吁欧盟将公共融资增加一倍,并补充说,目前这一代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投资需求”,要为安全、气候转型、人工智能(AI)和其他挑战买单。马克龙声称,欧盟需要在国防和航天等领域实行“欧洲优先”,必须制定“购买欧洲货”战略,并制定建立互惠条款和公平竞争的贸易规则。他补充说:“让我们将欧洲预算翻一番,要么通过预算规模或联合借款策略,要么通过现有工具。总之,我们欧洲的公共投资加起来要翻倍,以促进整个欧洲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目前,马克龙正在德国进行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这是法国总统24年来首次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次访问将考验他是否有能力克服与德国总理朔尔茨之间的分歧。据报道,马克龙和朔尔茨呼吁在资本市场联盟方面取得进展,鼓励为企业融资提供资金,鼓励欧洲人在欧盟内部进行投资储蓄。他们联合发文称,为了促进欧洲的金融一体化和市场效率,必须重新启动欧洲证券化市场,协调成员国之间在公司破产处理和税收法律方面的规则,以减少法律差异带来的障碍;简化监管框架,并为所有人开发一种简单有效的跨境投资和储蓄产品。马克龙此前表示:“我们从未有过如此多的内外之敌。我们生活在一个我们的欧洲可能消亡的生存时刻——几周前我就谈到过这一点。”马克龙还强调了俄乌冲突带来的威胁,称欧洲人有保障和平的“新责任”,欧洲必须考虑自身的防务和安全。法国雅克·德洛尔研究院分析师表示,德法关系确实有一些紧张,但这种紧张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两国已经处理了一些棘手的问题,两国还在欧盟东扩的必要性上达成了共识。智库欧亚集团董事总经理Mujtaba Rahman认为,这次访问是在最高政治层面上试图展示两国关系正在发挥积极作用,但在欧盟面临的重大问题上,仍然存在根本性的分歧,其中一个关键分歧是欧洲防务。(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