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涉对华关税,美再推迟宣布最终决定
据美国之音电台网站8月31日报道,拜登政府当天再次推迟宣布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电池、半导体和太阳能电池征收高额关税,并表示将在未来几天内公布最终决定。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言人表示,该机构正就2018年和2019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继续制定关于拟议修改(关税)的最终决定”。“针对中国与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和创新相关的行为、政策和做法的301条款调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继续制定关于拟议修改行动的最终决定。”该机构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发言人表示:“随着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继续这项工作,我们预计将在未来几天内公布最终决定。”美国总统拜登在5月宣布,将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提高至100%、对半导体和太阳能电池的关税提高至50%,并对锂离子电池和关键矿物、钢铁和铝、港口起重机和注射器征收25%的关税。这些新关税最初定于8月1日生效。但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表示需要更多时间研究来自业界的1100多条公众意见。它设定了8月31日的新截止日期,但8月31日的公告进一步推迟了这一期限。(来源:参考消息)2、欧洲车企高管:对华电动汽车关税伤害欧洲本土企业瑞典电动汽车制造商极星8月29日表示,欧盟和美国对中国制造电动汽车加征进口关税将损害欧洲本土公司。据路透社报道,极星首席财务官安斯加在电话会议中告诉分析师,他当天参加了与欧盟委员会的会议,讨论电动汽车关税问题。他认为欧盟委员会不能通过加征关税来保护欧洲工业,因为这将伤害到那些在欧洲投资技术并创造就业机会的企业。极星是由沃尔沃公司和吉利集团创立的瑞典电动汽车品牌。路透社称,截至8月,极星的多款主力电动汽车由中国工厂生产。根据欧盟最新的关税计划,极星的产品将被加征19.3%的关税。不过,其SUV车型极星3已于8月初在沃尔沃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工厂投入生产,供应美国和欧洲市场。在加拿大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后,极星告诉路透社,正在评估形势。当被问及是否已确定由美国工厂向加拿大供应产品时,该公司没有详细说明。西班牙《先锋报》8月29日的报道分析称,中国电动汽车进军欧美市场“最合乎逻辑的解决方案”似乎是直接在当地造车。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小鹏的CEO何小鹏近日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便表达了实施“欧洲制造”的意图。《先锋报》称,这表明中国制造商不仅准备在价格上竞争,还准备在创新和质量上竞争。“‘中国革命’:为什么中国的电动汽车如此便宜,而欧洲却无法竞争?”哥伦比亚汽车网8月31日报道称,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全球汽车市场上,中国已成为电动汽车开发、生产和销售的无可争议的领军者。这一成功的关键在于购买车辆和能源消耗的双重低成本。与欧洲产品相比,中国电动汽车的价格要低得多。例如,在中国市场上可以找到不少价格不到1万欧元的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在中国的运营成本也大大低于燃油车型。在中国,每千瓦时的电费约为0.4元人民币,这意味着电动汽车行驶400公里仅需花费2.5欧元的电费。相比之下,欧洲的电动汽车仍被视为奢侈品。报道称,欧盟对中国制造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使“从中国进口负担得起的电动汽车”变得困难重重。相比之下,欧洲的电力比中国贵得多。西班牙等国的电价比中国高出3至4倍,在德国则高出6至8倍。这种对比表明欧洲并未有效解决运输行业的能源转型问题。哥伦比亚汽车网称,如果想与中国竞争,欧洲需要考虑实施更有效的激励措施,如减税等政策。电动汽车的普及能拉动对公共运输网络等关键基础设施的投资,这不仅将有利于欧洲本土汽车制造业,还将促进可再生能源、创造就业机会以及经济可持续增长。(来源:环球时报)3、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坚决反对加拿大对自华进口铝产品加征关税2024年8月26日,加拿大政府发布公告,将于10月15日起对华部分铝产品加征25%附加关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坚决反对。中国铝工业始终以立足国内需求为主和推动全球铝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成效有目共睹。电解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铝应用工作得到国内外业界一致称赞和高度肯定,既为全球铝行业创造了政策红利,也为世界创造了巨大市场红利。中国铝工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水平居全球前列,电解铝综合交流电耗比北美低约1500千瓦时/吨,铝材质量品类及标准、再生铝供给规模、赤泥综合利用水平全球领先。中国铝工业的领先发展完全基于自身比较优势,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透明和开放竞争的必然结果。中加两国铝行业的贸易与合作,是完全受益于两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需要,是完全本着充分公平的市场化原则。中国对加出口铝产品不仅没有对加造成损害,反而受到加下游客户及用户欢迎,希望加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代表中国铝行业企业将坚决捍卫中国企业的正当权益,坚决维护以自由贸易和世贸组织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来源:第一财经)4、沙特工业和矿产资源大臣率团访问中国,旨在提升沙中两国关系并探索合资机会“沙特阿拉伯高级工业官员本周开始访问东亚,寻求与中国企业在汽车和自动化领域开展合作。”香港《南华早报》9月1日报道称,根据沙特工业和矿产资源大臣班达尔·胡拉耶夫(Bandar Alkhorayef)的办公室发布的一份声明,他将率领一个代表团于9月1日至9月8日访问中国的广州和香港两座城市,以及新加坡,而此次访问的目的是提升沙中两国关系,探索合资的机会。报道称,“相较于同美国”,中国和沙特在近年来加强了两国之间的关系。目前,沙特正寻求实现经济多元化,从而成为中东地区的一个工业中心;而在中国面对美国日益加剧的打压围猎之际,中东地区对希望开拓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的吸引力也变得越来越大。“代表团对中国的访问符合(沙特的)目标,即成为该地区重要的汽车中心,以及创新和环保型汽车解决方案的领导者。”根据胡拉耶夫的办公室的说法,汽车行业是沙特国家工业战略的重点,该战略强调发展汽车工业并结合创新技术。声明称,到访广州期间,所举行的重要会议将包括与中国主要电动汽车制造商广汽集团、锂电池生产商容汇锂业和通信技术巨头华为的会谈。声明补充称,与华为的会谈将讨论在“创新智能解决方案”方面的合作机会,涉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和物联网等方面。“沙特阿拉伯旨在吸引汽车、制药和食品等12个有前景的工业领域的高质量投资,同时营造激励性的投资环境。”声明写道:“此次访问有望促成以高质量投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多元化为重点的合作伙伴关系,特别是在战略工业领域。”(来源:观察者网)今年前7个月,中国对非洲进出口1.19万亿元,增长5.5%,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近年来,中国与非洲持续深化贸易合作,进出口规模快速提升。据中国海关统计,2000—2023年,中非贸易规模由不足1000亿元增长至1.98万亿元,年均增长17.2%,高于同期中国整体货物贸易年均增速4.6个百分点。2023年,“中国—非洲贸易指数”首次突破1000点,达到1010.83(2000年为100点),比2022年(990.55)上升20.28点,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船舶、汽车、风力发动机组等机电产品拉动对非出口增长。今年前7个月,中国对非州出口6979.3亿元。其中,机电产品出口3697亿元,增长4.9%,占同期中国对非洲出口总值的53%,拉动对非出口整体增长2.5个百分点,船舶、汽车、风力发动机组等产品出口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分别增长44.8%、35.8%、253.1%。能矿类产品、农产品领域合作促进相关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前7个月,中国自非洲进口4908.9亿元,增长15.5%。其中,自非进口金属矿砂、能源产品合计1.62亿吨,价值2593亿元,增长8.8%,合计占中国自非洲进口总值的52.8%。同时,农产品进口成为双边贸易的新亮点。前7个月,中国自非洲进口农产品253.5亿元,增长7.2%,高于中国农产品进口整体增速,芝麻、烤烟、夏威夷果等非洲特色农产品进口量分别增加38.8%、32.7%、106.2%,占中国同类产品进口量比重均超四成。(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