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09-13    
1、商务部部长将访问欧洲 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进行磋商

9月12日下午,商务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提问:据报道,近日,中方将赴欧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进行磋商。能否请发言人介绍相关情况?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表示,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近日将访问欧洲,9月19日将与欧委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举行会谈,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进行磋商。访问情况及磋商进展,我们会及时发布消息。(来源:央视新闻)
2、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给予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
9月12日,据财政部网站,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为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实现共同发展,自2024年12月1日起,对原产于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适用税率为零的特惠税率。
其中,关税配额产品仅将配额内关税税率降为零,配额外关税税率不变。(来源:财政部)
3、谷歌大模型被盯上!欧盟监管机构就数据隐私对PaLM2模型展开调查
欧盟的监管机构周四(9月12日)表示,他们正在调查谷歌的一款人工智能模型,原因是担心该模型是否遵守了欧盟严格的数据隐私规定。
爱尔兰数据保护委员会(Ireland's Data Protection Commission)表示,已对谷歌的PaLM2大模型展开调查。这是欧盟在人工智能监管方面更广泛努力的一部分,欧盟27个国家的其他监管机构都在审查人工智能系统如何处理个人数据。
由于谷歌的欧洲总部设在都柏林,因此爱尔兰数据保护委员会是该公司在欧盟隐私规则方面的主要监管机构,依据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对谷歌的数据隐私进行监管。
该委员会表示,其调查正在审查谷歌是否评估过PaLM2的数据处理是否可能对欧盟的“个人权利和自由构成高风险”。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个人数据的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各国监管机构的重视,尤其是在欧盟这样对数据隐私要求极高的地区。(来源:财联社)
4、挪威首相:挪威不是欧盟成员国,不会单边制裁中国电动车
“挪威不是欧盟成员国,我们(与欧盟)没有共同的贸易政策。因此,挪威不会单方面(对中国电动车)实施制裁。”9月11日,正在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的挪威首相斯特勒在上海出席活动期间对澎湃新闻表示。
9月11日,斯特勒在前述表态的同时也透露,他向中方表示,欧盟提出的问题应该得到解答,因为“有一些关于补贴和汽车生产方式的问题”,“中国应该利用这个机会来回答这些问题。”
在挪威,电动车有巨大的市场。新华社今年1月援引挪威公路联合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挪威电动车在新车销售中占比82.4%,比2022年增加3.1个百分点,电动车继续主导挪威新车市场。
此外,据统计,去年挪威共售出新车近12.7万辆,其中10.46万辆为电动车。沃尔沃、名爵、极星、比亚迪等汽车品牌销量进入前20名。《经济参考报》在报道中指出,中国驻挪威使馆经济商务参赞陈文林介绍,目前有近10家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登陆挪威,销量最好的是沃尔沃、极星、名爵等有欧洲“血统”的中资品牌,红旗、蔚来占市场份额在逐步增加。他认为,与德法等一些欧盟国家不同,挪威没有本土车企,且在绿色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政策与中国一致,这为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在挪威市场获得平等竞争机会创造了条件。(来源:观察者网)
5、欧盟委员会敦促成员努力实现2030年能源目标
欧盟委员会11日发布报告,敦促欧盟成员国尽快提交《国家能源和气候计划》,同时加紧区域协调,解决瓶颈问题,努力实现欧盟2030年节能减排目标。
报告指出,应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协调,以及市场一体化和联合行动,以应对新挑战,包括能源贫困的增加、与其他全球竞争对手相比的能源价格差异以及新的关键依赖风险。报告呼吁与工业界建立伙伴关系,以加速净零技术的发展并加强欧盟的制造业基础。
报告称,欧盟创新基金将用于资助创新低碳技术示范项目,到2030年预算约为400亿欧元。此外,欧盟社会气候基金将在2026年至2032年间动用至少867亿欧元,为能源贫困家庭等最脆弱群体在绿色转型过程中提供支持。该笔资金来自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收入和成员国共同出资。(来源:新华网)
6、眼红中国电商,美政客敦促拜登堵上小额包裹免税“漏洞”
正值美国大选进入关键阶段之际,美国国会仍安排起一个所谓的“中国周”,密集表决多项与中国有关的法案。在这个“反华周”里,美国政客也频频打起“中国牌”。
据英国路透社报道,一些美国民主党籍众议员9月11日再次敦促拜登总统利用其行政权力堵上小额包裹关税豁免机制的“漏洞”。不过,分析人士指出,在美国大选年、通货膨胀的背景下,美国政府很难立马撤销这一机制。
根据美国法律,价值低于800美元、针对个人的货物可以不经海关检查免税进入美国。以厄尔·布鲁门瑙尔(Earl Blumenauer)等为首的民主党众议员声称,中国电子商务公司和芬太尼卖家正利用这一机制让“非法商品”进入美国。
他们在一封信中写道,“堵住小额包裹关税豁免机制‘漏洞’的紧迫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致命的阿片类药物芬太尼正借此绕过检查被送到美国人家中“害死美国人”,“小额包裹,尤其是从中国进口的小额包裹”逃避了大多数现有的贸易规则和执法机制,例如美国有关“强迫劳动”的审查和所谓的301关税条款。
代表国内制造商的美国全国纺织团体协会(National Council of Textile Organizations)告诉路透社称,包括SHEIN(希音)在内的快时尚电商公司的小额包裹正利用小额包裹关税豁免机制规避301关税条款,致使美国小额包裹数量持续增长,每天有超过400万个。该协会声称,去年有超10亿个小额包裹利用这一机制进入美国,导致18家美国工厂倒闭。
美国白宫一直在努力通过立法取消小额包裹关税豁免机制,路透社记者曾尝试联系白宫发言人请求置评但发稿前没有得到回应。
不仅中国的电商公司在利用小额包裹关税豁免机制,美国公司亚马逊、沃尔玛等零售商也在借此进口商品。美国特拉华大学研究全球纺织和服装业的教授陆生(Sheng Lu,音译)表示,受益于小额包裹关税豁免机制的美国公司可能会抵制美国政府想要撤销这一机制的行为,而且美国政府也缺乏足够的数据来评估政策变化带来的潜在影响。
美国对外贸易委员会(National Foreign Trade Council)向路透社发出警告称,“削弱小额包裹关税豁免机制将使消费者损失数十亿美元,将要求为海关提供更多拨款,并且对加强边境执法和改善港口安全没有任何帮助”。(来源:观察者网)


信息来源: 上海公平贸易

维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上海公平贸易服务网所有,国内外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摘编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信息来源:上海公平贸易服务网”。违反上述规定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侵权责任的权利。

2.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上海公平贸易服务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若侵犯知识产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3. 视、音频资料仅用于经贸法律知识科普,不作为具体指导意见。视、音频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需转载使用,须取得本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