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发布公告,宣布对9家中国公司发起重大调查。FCC认为,包括华为、中兴通讯在内的中国企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不可接受的风险”。名单上的中国公司持续以私人或不受监管的方式在美国经营业务,违反了美国的限制。FCC将其称为“受管制清单”。
这9家中国公司包括:华为(Huawei Technologies Company)、中兴通讯(ZTE Corporation)、杭州海康威视(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mpany)、中国移动(China Mobile International USA Inc.)、中国电信( China Telecom (Americas) Corp.)、海能达通信(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大华股份(Dahua Technology Company)、太平洋网络通信(Pacifica Networks Corp./ComNet (USA) LLC)、中国联通( China Unicom (Americas) Operations Ltd.)
FCC主席卡尔表示,这是他最近成立的新国家安全委员会采取的首项重大行动,旨在加强该机构对来自对手(特别是中国)的电信和网络相关威胁的关注。(来源:超律志涉外法律)
2、美国在WTO同意和中国、加拿大就关税问题进行磋商
美国在世贸组织(WTO)已经同意分别同加拿大和中国进行磋商。
在最近半个月中,加拿大向WTO两次对美提起争端申诉:
3月4日加拿大就美国加征额外关税事宜向WTO提出正式申诉;3月14日,加拿大要求就美国征收钢铝关税一事进行磋商。此次美方同意的是在额外关税事宜方面进行磋商。
在中美贸易方面,据商务部信息显示,2月1日,美方宣布对中国有关产品加征10%关税,中方为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已将美征税措施诉至WTO争端解决机制。
此后3月3日,美方宣布在原10%加征关税基础上对中国有关产品再次加征10%关税,中方也已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下起诉美方最新加征关税措施。(来源:第一财经)
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内,通过行政手段放松生产管控,推动美国油气产量走高。而现在,他似乎准备在矿产,特别是稀土领域采取同样的手段。 下周,西班牙总统桑切斯、欧盟贸易专员马罗什·谢夫乔维奇和法国外交部长让-诺埃尔·巴罗即将访问中国。据香港《南华早报》3月22日报道,一些人预计,欧盟与中国的关系即将解冻。许多分析人士将欧盟、美国、中国间关系视作一个三角形,并认为,一个角拉远意味着另外两个角必然会靠拢。 当地时间21日,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与经济安全事务的副总干事玛丽亚·马丁-普拉特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一次活动上回应表示,这种想法“非常引人注目,但过于简单化”(very catchy, but simplistic)。 “我认为这可能有点过于简单了……”马丁-普拉特说道,“我的印象是,我们将面临这样一种非常严重的经济分裂,以至于你将在不同的领域谈论不同的几何图形。” 当被问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早些时候在两次讲话中对华采取更为合作的语气时,马丁-普拉特称,在注意到冯德莱恩发出的“政治信息”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她采取的所谓“对华降低风险”政策。 随后,她重复了欧盟官员的陈词滥调,污蔑中方“工业产能过剩”,继续强调所谓“减少对华依赖”。她说:“从这个角度来看,政治信息并没有偏离‘降低风险’的信息……任何政治家都需要能够说:我们希望继续与中国接触。但我们想看看我们是否能够(在处理对华关系上)解决一系列问题。”
该计划于2020年提出,旨在扶持印度本土制造业并与中国进行竞争。
其中两名官员表示,该激励计划将不会拓展到原定的14个试点行业之外,且期限也不会延长。14个试点企业分别是汽车零部件、汽车、航空、化学品、电子系统、食品加工、医疗设备、金属与采矿、药品、可再生能源、电信、纺织品和服装、白色家电以及无人机。
公开纪录显示,包括苹果供应商鸿海及印度巨头信实工业在内的企业,都与印度政府签署了与产能挂钩的激励计划。如果企业在期限内达成了生产目标,政府承诺将给予现金激励,然而据文件显示,印度仅发放了17.3亿美元的激励,不到总规模的8%。
该由印度商务部编制的文件指出,截至2024年10月,参与激励计划的企业已经生产了价值1519.3亿美元的商品,占到印度设定目标的37%。同时,有一些参与补贴计划的企业则尚未能启动生产,这可能与前期巨大投资无法收回有关。
这一文件指出了两个问题,一是达到生产目标的企业迟迟无法得到政府承诺的拨款;其次是部分企业由于未达投资门槛或未达最低增长而被排除在补贴范围之外。
还有一名官员则承认,过多的繁文缛节和官僚主义严重影响了该计划的效率。(来源:观察者网)
5、特朗普引用战时权力扩产稀土等关键矿产 加速项目上马和融资
当地时间周四,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引用一项战时权力动员和扩大美国国内的关键矿产生产。通过援引杜鲁门时期的《国防生产法》,美国总统可以动员国内工业部门,提供被视为对国防至关重要的材料。
特朗普最新的行政令可谓是涵盖甚广,除了稀土等战略矿产外,还涉及黄金、铜、钾盐,以及新设立的“国家能源主导委员会”主席确认的其他元素、化合物或材料。据媒体援引白宫官员报道,这一指定甚至有可能包含煤炭。
周四在白宫发表讲话时,特朗普强调这项命令将“大幅增加关键矿物和稀土的产量”。
由于近些年来美国制造业的衰败,这项法律已经成为白宫的“常客”。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曾援引该法律加速呼吸机和个人防护设备的生产,拜登时期还用来应对婴儿配方奶粉的短缺,以及加速与绿色能源转型有关的关键矿产生产。
全球资本市场也受到该行政令冲击。矿业大国澳大利亚的锂矿商Liontown Resources周五收跌5.71%,石墨生产商Syrah Resources跌超3%。中国矿业股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特朗普看重稀土和其他矿产并不是新鲜事,在本月的国会讲话中,他就提到计划采取“历史性行动”,以大幅扩大关键矿物和稀土的生产。
美国目前是金属原材料的主要进口国,包括广泛用在建筑、制造业中的铝和铜,以及用于消费电子、国防工业中的稀土制品。
摩根大通曾统计称,美国约80%的铝需求依赖进口。荷兰国际银行的数据也显示,美国消费的铜接近一半需要进口。(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