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达成历史性公海条约

日期:2025-09-24

2025919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关于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协定(简称《公海条约》))在获得60个国家批准后正式达到生效门槛,标志着全球海洋治理迎来历史性转折。该条约旨在2030年前保护至少30%的海洋区域并修复30%的退化生态,为占地球表面积近50%的公海区域建立首个国际法律框架。

公海占全球海洋面积的近三分之二,此前仅有1.2%的水域受到保护,0.8%实现“高度保护”,而近10%的海洋物种正面临灭绝风险。此次达成的条约通过三大核心机制构建全链条保护体系:

在保护区建设方面,条约明确2030年实现“30×30”目标——保护至少30%的海洋生态关键区域,并对退化区域实施修复。这一目标与《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形成衔接,未来将通过统一标准划定公海海洋保护区(MPAs),限制区内过度捕捞、无序航运等活动。例如,条约允许在保护区内设定捕鱼配额上限,要求航运路线避开珊瑚礁等敏感栖息地。

环境影响评估(EIA) 机制覆盖所有公海经济活动,尤其针对深海采矿、碳捕捉存储等新兴领域。条约要求,任何可能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活动必须提前开展评估,未通过评估的项目不得实施。

海洋遗传资源管理则首次建立利益共享规则。公海蕴含的独特基因资源此前常被发达国家无偿获取,条约明确要求商业利用者需向国际基金缴纳收益分成,用于全球海洋保护与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填补了国际法在该领域的长期空白。

来源:联合国官网


来源:www.tbtgui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