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艾科森环境技术援引外媒消息,欧盟贸易专员和丹麦外交大臣表示,欧盟正在研究为中国企业在欧洲投资设定先决条件,其中就包括技术转让和专有技术(Know-how)转让。这是一项旨在提升欧盟产业竞争力的新举措。
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称,所涉及的领域包括汽车和电池等在内的关键数字行业和制造业。欧盟还会要求投资企业使用一定数量的欧盟商品或劳动力,并在欧盟境内增加产品的价值。消息人士还表示,虽然这些预计将于11月实施的规则从技术上讲将适用于所有非欧盟企业,但其目标是防止中国制造业的实力压垮欧洲工业。
路透社报道称,预计欧盟委员会将于年底前就此议题提交一份综合报告。丹麦外交大臣拉斯穆森(Lars Rasmussen)表示,许多欧洲人认为,只要遵守规则,就能成为赢家。他表示,欧盟在设定条件方面应该借鉴美国和中国的经验。
“如果我们邀请中国投资者进入欧洲,就也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技术转让为前提,”他说:“我认为我们还没有完成这项讨论,但我们面临着新的形势。”
一、外资投资必须伴随技术转让?
欧洲经济持续低迷,增长乏力,投资疲软。其最大的经济体德国表现疲弱。随着欧洲各行各业寻求保护自身商业模式的方法,游说团体一直在呼吁欧盟委员会考虑采取严厉措施,以获取中国在某些技术领域取得优势的技术。
彭博社引述欧洲清洁技术行业组织主管维克多·范·霍恩(Victor van Hoorn)的看法指出,“外资投资,比如电池和其他清洁技术,必须伴随着技术转让和对欧洲劳动力的技能培训。这需要在欧盟层面达成一致”。
二、争议与挑战
这些提议一旦落地,将面临不少法律、政治与商业上的挑战:
对投资方而言,技术转让可能意味着失去竞争优势、知识产权外泄风险高。可能导致一些中国企业降低在欧投资的意愿或设立更复杂的法律结构以规避。
强制技术转让可能违反 WTO 或双边投资协议中“不歧视性”和“不强制性转让知识产权”的原则。中国方面已经表态反对这种做法认为其保护主义性质严重。
如何定义“技术转让”或“知识产权共享”的程度?要共享哪些技术?是基础专有技术、产品设计、软件还是生产工艺?这些都要在法律文本中非常精确。
欧盟内部成员国对外投资政策敏感性不同,一些国家欢迎外资即便附带条件,另一些国家更保守。若政策由欧委会提出,还需成员国支持与立法配合。
中欧之间的经济与政治关系可能因这种政策产生摩擦。中国方面可能视其为不公平或歧视性做法。
三、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如果此类政策实施,对中国企业(尤其计划在欧投资或已经在欧投资的整车 /电池 /制造业企业)可能带来以下影响:
必须在进入欧盟市场的早期阶段就评估技术转让义务,并做好可能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合同安排。
投资结构可能需调整,比如设立合资公司或在欧设立研发中心 /生产基地来满足当地增值或技术共享要求。
成本提高:除了投资成本本身,还要考虑转让成本、法律、合规与可能的赔偿或知识产权风险。
合规风险与透明度要求更高:可能被要求披露技术来源、审批流程、产品增值数据、知识产权使用情况等。
更为严格的审查与许可流程,可能影响项目周期与投资回报预测。
来源:艾科森环境技术
来源:cacs.mofcom.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