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ST、ASTM和AATCC发布纺织循环经济标准化报告

日期:2024-12-04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材料与实验协会(ASTM)和美国纺织化学师与印染师协会(AATCC)于2023年10月共同主办一场纺织循环经济研讨会,并于2024年11月8日发布《纺织循环经济标准化报告》。根据该报告,目前在纺织循环经济领域的标准化需求主要包括:

1.术语标准

统一的术语是构建纺织品循环经济的基础。无论是技术交流还是市场推广,清晰明确的术语有助于各利益相关方达成共识。例如,“vintage”“pre-owned” 等术语的标准化,能够提升消费者对二手纺织品的信任度。

2.纺织品分拣和分级标准

分拣是实现纺织品循环利用的重要前提,但目前面临诸多难题。手工分拣效率低且难以满足大规模需求,而自动分拣因废料的高度异质性而颇具挑战。同时,标签信息不准确、干扰部件的存在以及材料和颜色的多样性都增加了分拣难度。

制定分级、分拣和打包规格的最佳实践迫在眉睫。例如,明确各类纺织品的分拣顺序、规范标签内容,包括精确的材料成分、添加剂信息和护理说明等,有助于提高分拣准确性和效率,为后续的回收利用提供优质原料。

3.纺织品回收标准

回收环节在技术上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去除拉链、纽扣等干扰部件,分离混合材料,确保原料质量以及降低回收成本等。目前,机械回收存在纤维长度缩短的问题,化学回收虽有潜力但仍需突破技术瓶颈,如处理弹性纤维等。

因此,制定技术最佳实践成为当务之急。包括探索有效的干扰部件和污染物去除方法、建立混合材料回收测试方法、优化拆卸和修剪流程等,同时要确保回收过程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明确材料监管链,准确报告回收含量。

4.循环设计标准

品牌在推动纺织品循环经济中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而设计则是实现循环的关键环节。目前,纺织行业亟需设计指南,引导设计师将循环理念融入产品全生命周期。例如,在设计阶段就要考虑产品的耐用性、可修复性、可拆解性和可回收性,平衡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产品类型和材料做出合理选择。

具体标准涵盖材料规格、耐用性测试方法、报废处理指南、材料识别和可追溯性规范、回收含量要求以及循环设计影响评估指标等。

5.数字产品护照(DPP)标准

DPP 作为创新概念,通过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有望极大提升纺织品循环效率。它不仅能辅助分拣和回收决策,还能增强消费者与产品的互动,促进负责任消费。例如,消费者可借助 DPP 获取服装护理信息,了解产品报废后的处理选项,品牌也可利用其进行市场推广和供应链管理。

然而,DPP 的实施面临数据保护、成本、存储和互操作性等诸多挑战。因此,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确保系统间的兼容性、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成为关键任务。

来源:tbtguide

来源:cacs.mofcom.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