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译自《德干先驱报》于2025年2月3日刊登的 “Open standards key to India-EU Ties”,作者系印度智库塔克西拉研究所研究人员肖班吉塔?雷迪(Shobhankita Reddy)。
雷迪认为,在印度—欧盟贸易与技术委员会框架下开展开放标准合作,印度将从中受益。
其一,保障印度利益。美欧贸易与技术委员会已经设立了一个专门的工作组,致力于在制定技术标准方面进行信息共享、联合倡议和积极合作。该工作组已有效地推进了重型车辆充电系统、塑料回收和增材制造的国际标准制定。印度必须确保自身利益不被落下。
其二,提升印度国际标准参与度。大多数互联网和其他关键技术标准由国际标准制定组织(SDOs)制定,而这些组织往往受到大型私营科技公司和政府机构的过度影响,非西方国家参与度较低。
其三,制衡中国的影响力。雷迪认为,标准正日益被中国“武器化”。中国发布了技术标准国家计划,强调其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关键作用,并详细阐述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必要性,其中有一整节内容聚焦于关键新兴技术。虽然目前尚不清楚中国代表在标准制定组织中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左右决策偏向其自身优势,但各方的不信任感正日益加深。
据此,雷迪认为,印度必须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合作,在标准制定组织中制衡中国的影响力,并推动制定竞争力强、成本效益高且可靠的开放标准。早期关键技术研究不应受自上而下制定、且在不完全了解基础技术本身的情况下受地缘政治压力摆布的标准束缚。
最后,促进互利共赢,增强印度软实力。在印欧数字公共基础设施互操性合作领域,如果印度不能向欧盟进行技术转移,那么开放标准以及知识转移也能使双方伙伴关系实现互利共赢,同时增强印度的软实力。
雷迪认为,印欧关系在经济和战略层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尽管欧盟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2023年双边货物贸易额达1240亿欧元,但印度仅是欧盟的第九大贸易伙伴。2020年印欧峰会推出的《2025 年路线图》表现平平,双方需要更紧密的合作来提升关系。印度—欧盟贸易与技术委员会必须扩大范围和目标,以深化印欧伙伴关系。在技术方面,合作制定开放标准是当务之急,这将使双方和全球社会受益。在范围方面,委员会必须超越政府参与,吸引私营部门的资金、专业知识和项目支持。
来源:标准国际化暨成都技术性贸易措施
来源:cacs.mofcom.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