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艾科森环境技术消息,近期中欧围绕锂电池相关的废弃物进行了不同的立法,对于循环经济的推动引发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艾科森环境技术围绕其中的重点进行分析。

欧盟委员会于上周三(3 月 5 日)更新了废物清单,以使电池及其关键原材料在欧洲经济中保留更长时间。电池是推动绿色转型、支持可持续出行和在 2050 年前实现气候中和的关键技术。获取被称为“黑粉”的碎电池废物对于确保电动汽车电池回收至关重要。该决议(连同汽车行动计划:请参阅:「重磅」欧盟发布汽车行业行动计划(含CO2排放和2035禁燃令)!)获得通过,这两者都为更可持续和创新的汽车行业铺平了道路。

欧盟出口电池废物的门:越关越紧

环境、水资源恢复力和竞争性循环经济专员杰西卡·罗斯沃尔 (Jessika Roswall) 表示:“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欧盟委员会现在将把电池中的黑粉归类为危险废物。这将更好地控制黑料的运输,尤其是禁止其出口到非经合组织国家(解释:主要针对中国)。通过让黑粉在经济中停留更长时间,我们可以促进电池回收和循环经济。”

该决定明确规定,黑粉应归类为危险废物。根据《巴塞尔公约》和《废物运输条例》,这将更好地控制黑粉的运输,并确保黑粉继续留在欧洲经济中。这一分类是在欧盟委员会授权决定通过修订 2000/532/EC 号决定后做出的,该决定更新了电池材料的废物代码。这支持了欧盟新电池法转向循环经济、提高原材料和能源供应安全以及增强欧盟战略自主权的目标(请参阅:「重磅」欧盟更新电池有关废弃物清单,强化“黑粉”识别!)。

政府引入了新的特定废物代码,以识别和支持对电池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废物进行适当的管理,其中包括:

  • 电池制造产生的废弃物

  • 消费后电池废弃物

  • 电池回收产生的中间馏分

图片

该修正案考虑到了新型电池化学成分的出现,引入了针对锂电池和电池回收产生的中间废物流(“黑粉”)的新废物代码,以确保它们在欧盟内部和外部得到妥善处理。

黑粉、锂基、镍基和锌基废电池以及钠硫和碱性废电池现在被归类为危险品。分类收集的城市垃圾中还增加了锂电池的危险品代码。

该修正案还旨在通过确保妥善管理与电池相关的废弃物来加强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保护。更广泛地说,这也应该在运作良好的回收价值链的背景下看待,支持应用有关废旧电池回收效率和新电池中可回收成分的规则。

后续步骤

根据《欧盟运作条约》第 290(2) 条,如果欧洲议会或欧盟理事会不反对,废物清单修正案将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公布后 20 天生效。这一审查期通常在法案通过后持续两个月(具体期限在授权委员会通过授权法案的基本立法法案中规定)。

随后,工作重点将集中在成员国和相关利益攸关方如何应用新法规。许可程序和相关文件需要进行调整以实施新法规。废物处理商在处理和运输欧盟境内和经合组织国家危险废物时,可能必须修改其管理程序以适应更严格的规定。

中国开放电池进口的门:越开越大

3月4日,生态环境部官网发布《关于规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拟研究制定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进口管理要求,并对《关于规范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进行修订。

首次允许进口锂电再生黑粉

这是国内第一次允许进口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锂离子电池黑粉是指通过对锂离子电池拆解得到的,含有锂、镍、钴等一种或多种成分的黑色或灰黑色粉料,可用于制造动力电池。

“目前国内仍不允许进口固体废物。再生原料是固体废物在国外经过一定程度的预处理后的产品。目前允许进口的再生原料,比如再生塑料、再生铜、再生铝等,都有对应的国家标准,只有符合这些标准的再生原料才能进口。”自2021年1月1日起,国内已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

图片

2024年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再生钢铁原料》和《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两项国家标准,明确了相关再生原料的质量要求。在《征求意见稿》的编制说明中提到,为发挥标准引领作用以及鼓励进口再生黑粉原料,研究制定了有关要求。

2014年12月30日,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印发了《进口废物管理目录》(2015年)的公告,将电池破碎料列入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此后一直处于禁止进口的状态。

为防止固体废物伪装成再生原料进口,《征求意见稿》的编制说明指出,需要明确再生原料的质量要求、海关编号、检验要求、允许进口的统一要求及装运要求,如果混有疑似固体废物,需开展属性鉴别,按照鉴别结论依法处理。

艾科森环境技术总经理ISO专家陈总表示,中欧本质上是围绕电池的关键材料上的稀缺性进行了不同方向的立法,一方面国内希望通过开放立法来对全球锂电材料在循环经济进行更有效的资源循环再生,另一方面欧洲更希望通过限制出口,来加强欧盟单一市场上对于电池本土化的循环资源利用,减少对外部国家的依赖。虽然出发点有差异,本质上仍然是促进再生料的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