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艾科森环境技术消息,8月1日欧盟委员会在官网上发布征求《循环经济法》提供证据的公告,表示《循环经济法》将增强欧盟的经济安全和竞争力,同时促进更可持续的生产和循环经济商业模式以及脱碳。该法将促进“循环”产品、二次原材料和废弃物的自由流动。它还将增加高质量再生材料的供应,并刺激欧盟对这些材料的需求。其征求意见的时间2025 年 8 月 1 日 - 2025 年 11 月 6 日 (布鲁塞尔时间午夜)。
该法案将于 2026 年通过,旨在建立再生原材料单一市场,增加高质量再生材料的供应,并刺激欧盟对这些材料的需求。此次磋商还将使《循环经济法》与欧盟的主要举措相一致,例如《?竞争力指南》、《单一市场战略》、《钢铁和金属行动计划》?以及最近通过的相关立法的实施,例如《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条例》、《包装和包装废物条例》和《关键原材料法》。
一、《循环经济法》重点
1. 立法目标
建立一个统一、高效的欧盟二次原材料与废物市场,加快欧洲向循环经济的系统性转型,具体目标包括:
减少对初级原材料(尤其是关键原材料)的依赖;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解决当前欧盟成员国之间法规实施碎片化、市场壁垒问题;
降低二次原材料成本、提升其质量与可信度;
鼓励企业采用可再利用、可维修、可回收的产品设计。
2. 重点政策工具
文件提出两大主轴政策方向:
(1)聚焦电子废弃物(e-waste)
针对增长最快的废物流(年增长2%);
目标:提升回收率(当前低于40%),强化关键原材料(如稀土、锂、镍等)回收;
可能修订相关指令,使其更加易于执行和统一化。
(2)推动统一的废物与二次原材料单一市场
包括:
“废转非废”标准改革(End-of-waste criteria);
EPR责任制度改革(拓展、数字化、简化);
强制性公共采购绿色标准(用以刺激市场对可循环产品的需求);
消除市场壁垒与监管碎片化。
二、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 1. 供应链合规要求升级
欧盟将逐步建立对所有进入其市场产品的“可回收性+可追溯性+可循环性”标准,具体影响包括:
欧盟客户(整车厂、品牌商)将逐步要求中国供应商提供二次材料比例、可回收率、生命周期信息等;
必须掌握“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加工制造—废弃处理”全链条数据(可对接DPP产品护照体系);
PCF(产品碳足迹)+ 材料循环信息双指标成为新合规门槛。
? 2. 再生材料出口受监管加强
出口到欧盟的再生塑料、再生金属、再生橡胶等若不符合“废转非废”标准,将面临禁入;
欧盟将统一“二次原材料”认证制度,这对中国回收企业出口构成挑战;
“再生料合规溯源+认证报告”成为进入门槛。
? 3. 参与欧盟循环经济项目机会有限
文件强调将优先支持本地投资、创造绿色就业,可能设置贸易壁垒或非关税技术壁垒(如数据格式、认证方式);
中国企业若不能适配其标准系统,可能被排除在欧盟绿色产业链外圈。
? 4. 电子产品回收与EPR责任风险上升
中国出口的电子设备(如电动工具、电动汽车、电子元件等)将被纳入更加严格的EPR体系;
可能需要在欧盟注册EPR责任代表,缴纳回收费用、提交年度回收报告;
类似现有德国电器法(ElektroG)和法国EPR制度的全面扩展。
来源:艾科森环境技术
来源:cacs.mofcom.gov.cn